第三百八十六章 杨震的远见(2 / 2)
当谈到中国国内航空工业现状的时候,这位对重庆方面只想着去买美国人的飞机,而不想建立自己航空工业现状相当不满,感觉到自己有些报国无门的老兄,郁闷的一口将杯中的酒全部干掉,
看着有些心情低落的他,杨震也沒有隐瞒太多,直接告诉他去年和今年从关内來的,那两批各个大学航空和机械专业的学生,除了部分留在东北,建立中国人第一个真正的飞机制造厂,以及航空发动机制造厂,组建航空设计院之外,
其余的都被送到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以及莫斯科航空学院、鲍曼工程学院、列宁格勒精密机械与光学学院等苏联著名的航空工业学府去留学,学习飞机、机载设备以及发动机的设计制造,航空材质的冶炼和研究,
而却不仅这些人,要在苏联学习先进的航空科技,就是那些因为工作需要,只能暂时留下参与组建工作,而无法直接去苏联留学的人,在他们的同学或是学长学成归国之后,也同样要去苏联留学,以便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抗联还从这批留学生之中选拔一批精干人员,进入苏联的几个航空设计局,以及中央流体力学研究院,一边学习飞机的设计制造,一边进修专业的课程,这批人之中有的人,在经过一年的苦读之后,已经读完硕士学位,
在选派大批留学生出国深造的同时,抗联在根据地内仅有的哈尔滨工程大学,以及新成立的抗联理工大学内,都设立了航空工程系,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之下挤出一笔资金,想办法聘请了一批苏联和美国的专家、教授前來授课,
而且中国人自己的飞机制造厂,也已经进入投产,已经以院校为依托,开始一些研究和仿制工作,在眼下战局这么紧张的情况之下,抗联不惜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金,就是为了早日建成中国人自己强大的航空工业,
不仅要能仿制别人的产品,还要能自己设计、制造先进的飞机与发动机,中国人不仅要生产和制造出先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保证未來的中国不再遭受今天的苦难,还要生产和制造出先进的运输机、大型客机,制造出中国人自己的争气机,
现在生产和制造出自己优秀的活塞发动机,在不远的将來还要生产和制造先进的喷气发动机,以及涡桨发动机,彻底的摆脱中国人无论是军用飞机,还是民用飞机,只能依靠进口的局面,打造中国人自己强大的航空工业,让中国人重新站在世界的潮头,
如果他愿意留下來,可以选择去大学任教,也可以去设计院担任工程师,不过杨震希望他能同时兼任两个职务,带出一批与他一样的学生來,同时为建设中国人自己的航空工业施展自己的抱负,
在谈话之中,杨震不仅又一次的为政治部的工作失误,而再一次的真诚的道歉,还承诺只要他能留下來,他可以随意选择工作去处,抗联所有涉及到航空工业的方面,对他个人无密可保,
听到杨震雄心勃勃的计划,这位在重庆受尽了挫折,看到那些国内本就缺乏的航空工程专业毕业生,却因为连实习单位都找不到,只能在毕业之后或是选择考取出国留学,或是只能改专业而无法学以致用,颇有些心灰意冷而打算返回美国的老兄不禁目瞪口呆,
这么庞大的计划,手中掌握着一国资源的重庆方面都沒有考虑过,更沒有能够办成,即便办了一个航空工厂,却也是在半死不活的拖着,每年只是拿着大笔的经费,却只能维修一些发动机,或是仿制极少量的落后老式航空发动机,真正的产能,只有一个数字零,
他们局限在中国一隅的东北,居然真的做了起來不说,还派出了那么大一批的留学生,他算了算杨震口中说出來的从几个大学毕业來东北,被选去苏联继续学习的学生就有三百多人,这足足占了这两年來东北的关内几个大学,涉及到航空专业学生的一半还要多,
要知道这么一大批的学生在苏联学习,这耗费的资金可谓是相当大,尤其是在苏联也同样处在战争环境之下,所需的费用只能更高,这还只是从关内选拔的,他们自身也派出了大批留学生,去苏联学习与航空有关的专业,
在加上其他所有建设现代化工业的学生,草草的一算从他们这里派出去的留学生,就足足有七八千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增长之中,这么大的一笔负担,他们是怎么支撑下來的,
自己在重庆方面大定发动机制造厂的那个得意弟子,现在已经在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进修航空发动机设计,同时跟随苏联航空发动机设计大师,克里莫夫学习发动机设计制造,不仅仅是他,他在那个留学苏联的名单之中,还听到了其他不少他曾经熟悉的名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