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标杆作用(1 / 2)
在加上他们从东北选拔去苏联学习本科专业的学生。现在他们足足有近千人在苏联学习飞机设计制造、发动机的研究。以及航空材料的研究与设计。甚至还有几十个人。就在苏联各个航空设计局学习。
尽管留美出身的他。对于苏联的科技水平。尤其是航空科技水平很是有些不屑一顾。认为抗联选拔留学生出国深造国家的选择上。还是犯了一个方向性的错误。别说美国的科技实力。是远远的超过苏联的。就连英国的科技实力。也在苏联人之上。
西方老牌帝国的科技底子和实力。的确不是一些新兴国家能够相比的。别说苏联。就是日本也不如。苏联的航空科技水平。一直就是二流。别的国家飞机都已经大量使用铝了。他们还在使用木制或是钢管蒙布的机体。
这一点上。完全可以从他们援助给重庆的两种战斗机看出來。从飞机的气动机构。还是材料应用。甚至是工艺与美制飞机都无法相比。普遍(www.biquwu.cn)都是粗制滥造。甚至给人的感觉是用斧子劈出來的一样。而且日本人的飞机已经开始换代。他们却还在大量使用两种老式飞机。
既然已经决定拿出这么一大笔的资金。去选派留学生。那么就应该去科技实力更发达一些的西方国家。而不应该去整体科研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苏联。尤其是杨震认为喷气动力。将会是航空动力未來发展方向的情况之下。更应该选择去英国。
作为一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高材生。他对整个世界的航空研究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他认为当今世界上。对航空发动机研究最前沿的还是英国。即便是美国与英国人相比。也多少有些逊色。美国在航空材料上占一些优势。但是真正的一些核心技术还是英国人那里比较好。
比如发动机的涡轮增压技术。英国人几乎是一枝独秀。就连美国人也是借着二战的机会。从英国人手中搞到的类似技术。英国人的梅林发动机。可以说是眼下世界上最优秀的液冷发动机。
尤其是肯定会作为未來主要航空动力的喷气式发动机的研究上。英国人与德国人都还是比较领先的。尽管德国那里现在是想也不要想了。但是还是应该想办法去英国深造。毕竟英国人的水平。可是比苏联人要强的多。
而且眼下的苏联人。本身也在大量的引进西方列强的发动机。他们的发动机。基本上西方的仿制产品。因为工艺的原因。其发动机的性能与原厂货相比。还相当幅度的下降。去苏联那里学。学的再多也是落后的技术。
眼下抗联既然与美英是盟友关系。更应该选择去美英留学。最关键的是。与本土正在进行着一场规模空前大战的苏联相比。美英两国虽然也在参战。但是至少本土还沒有陷入战场。去这两个地方。留学生的安全也有保障。
面对他的不以为然。杨震只能苦笑着告诉他。美英对接受抗联留学生事情上。一直秉承着留一手的态度。抗联已经就选派留学生的问題多次交涉。但美英两国始终不吐口。即便勉强同意接收。也基本上都是与先进的航空、动力等学科无缘。
抗联只能想办法从关内的各大学之中。以某些方面名义资助一批学生以自费留学。或是学术交流的办法去美英两国学习。国内去年去英国学习航空专业。以及航空动力专业的。就有三分之一是抗联暗中资助的。尽管只有十几个人。但这已经是尽了最大努力。
就是苏联方面也不是无偿为抗联培养这批学生的。也是抗联按照全额支付了所有留学生。相对來说比较高昂的学费。并给予苏联一定的粮食援助才谈下來的。一个留学生仅仅每年的学费。抗联就要支付四千卢布。生活费用。抗联都要用粮食和煤炭顶账。
而且在粮食方面。苏联人只要小麦等细粮。玉米和高粱。苏联人是不要的。但对于抗联來说。就算方方面面的压力再大。也得咬牙坚持。中国人在科学技术发展上。实在已经是欠账太多。
现在想要弥补。这个代价再大。抗联也得承受下來。这也是中国人追赶世界科技潮流的最后一次机会。如果错过了。将会付出的代价更加高昂。如果按照重庆方面那种散养式的培养方式。想要弥补这个缺口。将耗费更多的时间。而
中国人。也将错过追赶航空工业发展的一次重要机会。苏联方面虽然培养体系。虽然有些过于条条框框。专业划分的也过于详细。不太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但却是在短时间之内。加快培养速度的一种手段。
苏联在涉及到航空工业上。某些方面的确不如美英两国。但是在很多方面。也并不次于西方国家。在一些科技上。还有着自己的独到方面。现在中国人更需要的是稳扎稳打。先夯实基础。
从这一点上。苏联人划分过细的培养体系。虽说很难培养出全科的人才。但是术有专攻还是沒有任何问題的。而且至少眼下的苏联人。是唯一一个答应大批量的接收抗联留学生的国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