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原住民法案》(下)(2 / 2)

加入书签

即使是国外的贵族进入帝国境内也要自己矮三分,所对应的爵位和待遇基本等同于其本国的一半。能够让皇帝李浩亲自出面的外国贵宾人数寥寥无几,除了几个逆天的学者和盟国元首之外也就是那些亲华派的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摇号等待召见了。反正土著级别的部落联盟酋长肯定是见不到皇帝的龙颜的。

再怎么说不会汉语不会写汉字的土著肯定是不会给予公民待遇的,帝国境内的居民要想得到公民身份就要在自由民的基础上通过公民考核,在纳税数额、文化水平、居住时间、工作姓质、社会生活表现等诸多领域达到帝国公民法的要求。这些内容早在建国的时候就有了,但是在穿越众决定吞并北方五国时才被广为人知。没有需求就没有供给,当数百万的新开拓的领土上的居民渴望进入帝国,成为公民的时候,报纸等传媒才开始宣传十年前就颁布的这一法律和新颁布的《原住民法案》

民法体系中有各种各样的关于界定国民身份和权利义务的条款和内容,其中对帝国境外的人来说,影响最大的还是属于帝国移民法和原住民法案。这两部法案中适用对象更多的还是后者。根据穿越众的估算,此时的全世界,既不属于文明(封建化)国家主体民族又进入石器时代文明的人类数量起码有1亿,其中三分之一在美洲,三分之一在非洲大陆、三分之一亚洲的边缘地域(北海道、巽他群岛东部、通古斯地区、无数文明不发达的在原始森林、高原、苔原、雪原、冰原上求生的苦逼民族)在这部法律的核心就是处理今后,帝国居民(不论是贵族还是公民还是自由民还是开化民)对待境内外还未通过国民考试(掌握在帝国社会生存的常识、比如交通规则和钱币购买力等等、差不多和小学入学考差不多)的土著的交流、贸易、争端的管理和处置办法。

这个法案已经颁布、帝国的和世界的4大等级就被确立下来,帝国的贵族和其他文明国家的高级贵族处于金字塔的顶端、中间力量就是帝国和其他文明国家的公民或中产阶级(其他国家则是富农、作坊主、军官和富商),底层就是数量庞大的文盲农户和自由民(未成年的准公民也算)。至于未开化的原住民只能充当边缘化的角色,成为被法案名为保护实为圈禁起来的牺牲者了。

法案中明文规定,凡是帝国居民在境外没有主权国家宣称拥有管辖权的区域建立永久姓的殖民据点,该区域自动成为三极国土,其区域内生活的原住民也自动成为帝国最低级的四等国民,其财产、生命健康和行动自由等权利享受帝国保护,其保障力量来源于建立据点的民间法人和最近的帝国驻军。其应缴纳的一应税款和义务则由建立据点的负责人负责管理使用和分配安排。

也就是说,帝国不花一分钱,就可以让无数海外开拓的民间团体成为开拓疆土的急先锋。这些团队拿到帝国的三极国土管辖权证书之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在该据点招兵买马,建立秩序和将帝国的制度规则移植过去,去同化这块土地。

通过发行建设债券和类似东印度公司的股票的形式募集的三极国土基建资金也会受到帝国政斧和读力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凡是在三极国土上工作满一年的原住民都可以在出具工作证明之后得到开化民的考试资格,其雇主也会在原住民考试通过成为帝国开化民之后,得到来自帝国政斧的表彰和奖励。

由于对开化民的工作薪资待遇做出了限制,往往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新建殖民点雇佣原住民给的薪资比开化民还高。没有远见的原住民对考试加入开化民的行列兴趣不大,仅仅觉得呆在第四等的原住民地位反而更有利就永久的错失了上进的机会。

因为三极国土升级为二级国土(根据国土管理法,一级国土仅限于建国时继承自前宋的地盘,二级国土则是并入帝国已满5年,城市化率超过10,识字率超过20、人均年收入超过2400元的国土,大部分的海外总督领地和直辖区都是二级国土,三极就是新占领不足5年或者超过5年但是其他指标不满足的地区)原住民法案中对成年原住民的提升等级的考试优惠只限于三极国土,升为二级国土之后优待对象就变成开化民了。海外新增的土地也统一在划进了三极国土之后全部收为国有,然后留出今后用于规划建设的公共用地公开拍卖私有化,每个定居于新划进三极国土的原住民部族都会得到拍卖土地所得款项的一半。

这笔关键的占据法理制高点的款子对于土著而言是一笔巨款,几乎全部都折换成食盐、烟草、糖、酒和铁制品被部族瓜分一空。按照后世的说法,诈骗原住民的说法就是那价值几块钱的玻璃珠子换取几万亩土地的被制度上消灭掉了,三极国土上私人开拓民间团体所占的土地仅仅只有租借地的名义,属于像原住民租借的土地,但是在拍卖会之后,就变成私人或国家所有了,毕竟新的所有者付钱给原住民了。原住民在拍卖会上的代表也是临时随机抽选的,不存在舞弊行为。而款子多少完全由竞拍者的实力和热情决定,那些未来可能发展为重要港口和工业化城市的据点肯定会拍出高价,因为穿越众的代表在现场竞拍工业和商业用地。那些农业城市就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种植园主或大地主在竞拍,自然就和那些未来千百倍增值的地区收益不同了。得到巨款的原住民部落除了把钱存进帝国开设的银行也别无他法,一般换取了足够部落生存好几年的物资之后还剩下90的卖地款只能是招惹三极国土之外的原住民的原罪。即使是兄弟之盟,原住民部族也不可能不来打劫这些运气好的兄弟部落。

一时间海外的殖民运动压力大减,外销的冷兵器和弓弩等特色商品订单大增,得到巨款的原住民部族鸟枪换炮之后自然就成为了帝国的开路先锋,即使背上xx歼的骂名也在所不惜。那些意识到帝国高层手段的三极国土实际管理者(承包团队的头领一般都是挂着某海外领地总督的头衔或者某某海外领直辖市市长、市议长的头衔)才不得不赞叹决策层的高度。

这些钱实际上只是在原住民手上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帝国商人的手上,帝国不仅仅得到土地和忠诚,还得到了巨大的海外购买力和资本输出收益。原住民法案的核心目的基本实现了,名利双收的穿越众再次大获成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