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谁说我们做不到?(2 / 2)
看着纵横捭阖、无人能敌的茅东海,陈耕的眼珠子都直了:怪不得对党员的要求里面又一条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哥们是只听过没见过,但“特别能战斗”这一条今天是真见识到了,牛x!真牛x!
末了,打遍全场无敌手的茅东海茅总意气风发挥舞着胳膊,颇有几分挥斥方遒的意味:“不过宋总说的也很对,如果我们给轰—8划定的技战术指标只比计划中的轰—6改型强出来那么一点点,那轰—8还有什么上马意义?在这里,我代表西飞向大家表个态……”
茅东海的话还没有说完,立刻就有人叫道:“茅总,您先别忙着表态,你还是先想想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吧:你们西飞造过的最大的飞机也就80吨出头,160吨都已经是翻了一倍了,再大?你们西飞行不行?”
这倒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西飞刚刚协助海航部队完成的轰—6丁(d)改进型的最大起飞重量也不过才80多吨,按照航空工业的渐进规律,在已经掌握80吨飞机制造技术和工艺的情况下,再渐进个25%至30%是一个比较靠谱的数字,也就是开发一款最大起飞重量100吨左右的飞机的把握比较大,一下子提升100%就已经算是大跃进了,怎么着?现在这意思是连100%都不满足?都是在航空工业口工作了多年、对国内的工业技术水平和科技水平、材料水平相当了解的人,谁还不明白这其中的难度有多大?
茅东海一脸傲然的道:“只要研发经费能够保证,我们西飞没什么不行的,”目光从各家材料研究所、电子科研所的老总们脸上逐一扫过,茅东海问道:“诸位,如果大家的经费能够保证,研发方面有没有问题?”
谁敢说有问题?在场的各家即将与轰—8项目做配套的研究院所的领导们众口一词的表示,只要经费没问题,自己这边绝对没问题。
敢说自己这里有问题?那不是把送上门的钱往门外推么,这年头想要弄点研发经费多难啊,求爷爷告奶奶、膝盖都磨穿了也弄不到两毛钱的经费那才是常态,现在有送上门来的经费还敢往外推?你这个老总(所长)还要不要干了?
刚刚被宋老当枪使了的陈耕也适时的插了一嘴,幽幽地道:“国家没有给轰—8的研发下达具体的研发期限,润华实业的要求不高,10年内能造出第一架原型机就行,10年不够,那就15年,15年不够,那就20年。”
陈耕这番话说的很平静,既没有杀气腾腾,也没有咄咄逼人,但他这番话说出口,大家顿时羡慕的看着茅东海:卧槽!怎么这种好事都被西飞的这群王八蛋给遇上了?
现在不是60年代、70年代的,虽然研发一款装备依旧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但相比于60年代、70年代那会儿受限于材料、工艺、设备、人才、资金……等等全方位的桎梏,在经过这么些年的改革开放之后,无论大家是否承认,咱们在材料、工艺、设备、人才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如果再解决了资金问题,再给西飞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慢慢的慢工出细活,研制这么一款大型轰炸机,那绝对没有问题!
“好!”
有了陈耕的这番表态,茅东海顿时意气风发,他一脸飞扬的望着大家:“同志们,你们都听到了?现在我们不缺钱,也不缺时间,没有人会追在我们屁股后面逼着我们违背科学规律的赶进度,我们还借助与德国人的合作,从c—75这款飞机上掌握了不少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现在,谁还敢说我们的轰—8就搞不定?”
茅总这话一出口,谁都没话说了,现在的轰—8项目是一不缺资金、二有了相当的技术储备、三还得到了国家除资金之外其他所有方面的大力支持,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如果这么好的条件都还不敢上马轰—8,那什么都别说,老老实实的回家抱孩子算了。
至于国家在电子、导航和雷达系统方面还计较落后这一点,这不是根本的问题,重要的是先让飞机飞上天,这些方面可以慢慢的改进……
本着这个原则,新的轰—8的各项技战术指标终于被重新标定出来:
最大起飞重量200到210吨,飞行高度13500米至14500米;
最大载弹量27至30吨,具备空中发射对海、对地以及远程巡航导弹的精确打击能力;
航程12500至13500公里,同时具备空中加油能力……
一款陈耕心目中理想的、已经可以将之前的准战略轰炸机的“准”字去掉的高亚音速喷气式战略轰炸机逐渐成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