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义士归心(1 / 2)

加入书签

 建安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夏侯渊追击凌操、凌统过颖水,一日一夜疾行二百余里,凌操、凌统在引诱过程中,若即若离,忽隐忽现,让夏侯渊在不知不觉间离下蔡越来越远。

战局的演变开始朝着高宠预想的方向发展,一切都似乎掌握在他的控制之下。

预伏在颖水西岸的斥侯不断的将曹军的动向报告过来,使得隐匿在细阳一带的高宠军上下都非常的兴奋,但是,从东北方向传来的另一个消息却让高宠又皱起了眉头。

曹操在拿下空无一人的萧关后,马不停蹄的率军尾追而来,其先锋曹仁部已与昨日下灵壁,如果曹仁再往西进,则正可将细阳的高宠团团包围。

细阳城内,高宠召集所有的北征将领、谋士商讨下一步的战略。

“宠帅,机不可失,若坐等曹仁、夏侯渊会合,则我军危矣!”周瑜急谏道。

高宠眼睛通红,布满了血丝,他紧紧的盯着地图,没有应答,北上徐州的决定,从政治角度来说,没有什么过错,通过这一次与曹操的较量,高宠让中原的俊才见识了自己的能力与抱负,也让那些轻视江东的人再不敢小觑。

但回过头来从军事上而言,北上的战略实在有些过于冒险了,击败强敌孙策让高宠不知不觉间有了自骄和轻敌的思想。

战场之上,瞬息万变。

任何一点疏忽都将产生无法估量的严重后果。

吕布在下邳的溃败让高宠突然间陷入到曹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高宠采纳周瑜的连环计奇袭萧关成功,方险险的摆脱了曹军的围困,此后,被惊出一身冷汗的高宠才醒悟到危险。

以八千众和一股子血性去挑战士气正旺的近四万曹军精锐,是极不理智的。

南下突破曹军封锁,回归江东才是高宠当然的选择。

地图上,一道水线弯弯曲曲,由西北向东南伸展,这便是颖水,作为淮水北岸最大的支流,它首先从豫州谯郡一带流出,经细阳、汝阴、颖上,最后在安风津汇入滔滔淮水。

水,对于出生在南方的将士来说,是一种亲切和激励。

也是处于艰难困苦中的高宠军将士最需要的。

“宠帅,下蔡、颖上方向的曹军不过千余,我军现在可沿着颖水南下,如此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一举渡淮。”徐庶谏道。

沉吟良久,高宠猛然抬头,眼神中又恢复了固有的那份自信与从容。

高宠的眼神扫视侍立一旁的众将,手中握住令箭,道:“好——,回归江东,在此一战。子义,你率部担任先锋,沿颖水南下,击溃夏侯渊的留守部队。”

太史慈激动的接过令箭,感受着高宠投过来的信任与期盼,大声应道:“遵令,慈当不负宠帅期望。”

高宠取过第二支令箭,将目光转向周瑜,道:“公谨,汝阴为颖水西岸之要冲,夏侯渊若得知我军兵进下蔡,极有可能疾追而来,你率右路军担当护翼,以防不测。”

周瑜撩开银铠,跨步上前,道:“传闻夏侯渊行军疾如闪电,曾有过三日六百、六日一千的记录,宠帅有此顾虑当是,有瑜在,定让夏侯渊无法越汝阴一步。”

“其余诸军,赶紧收拾行装,随军一同兵发下蔡!”高宠又大声吩咐道。

“是!”雷绪众将齐声应道。

临出门时周瑜神色有些异样,单独的留在后面,待众人一并散去,周瑜急道:“宠帅,凌操、凌统远走谯郡,一旦我军主力渡淮,他们将陷入敌重重包围之中,困难实是难以想象呀!”周瑜与凌操父子曾同为孙策属将,相比其它人来说,自有一份别样的感情在。

高宠心头一重,这三日来,凌操父子的命运一直索绕着他,也是他迟迟下不了决心的原因所在,因为一旦主力南下,就意味着凌操、凌统一军将深陷敌后,一支孤军生存的机会几乎不存在。

“公谨,如果我们把进攻下蔡的势头闹大,也许——!”高宠长长的吁了一口气,没有把下半句话说出来。

周瑜明白,下蔡拿下之后,夏侯渊若能回师的话,凌操、凌统就会有脱身的机会,但若是夏侯渊不回师呢?

这个问题,周瑜无法回答,高宠同样也无法回答。

两人一时皆黯然无语。

建安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二十五日,太史慈率丹杨精锐沿颖水南下,在夏侯渊走后,守城的曹军多是些老羸士卒,那里又能与善战骁勇的丹杨兵抗衡,这两日间,太史慈几乎是势如破竹,连克汝阴、颖上、下蔡三城。

淮水南岸,寿春。

笼罩在一片暮色中的城池显得死气沉沉,街上除了来回巡逻的兵卒外,几乎看不到一个行人,在经过袁术、高宠、吕布三轮更替之后,曾经繁华一时的扬州治所——寿春已经风光不在,只剩下片片残砖破瓦犹在回忆过去。

张辽一人一马屹立在北山之上,高大的身躯显得是那般的孤单寂寥,那一天,突然听到主公吕布战败覆亡的消息,张辽大惊之余,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许久以来,吕布在张辽的眼中,已成为了不可战胜的象征,那个武艺盖世的吕布、俾倪天下诸侯的温侯、风流潇洒的吕奉先死了。

尽管几路派到徐州打探的斥侯都这么回报,但张辽不信,直到二天前,陈登的到来。

陈登是来为高宠作说客的,他不仅带来了吕布阵亡的确切消息,而且也带来了二主母貂蝉和吕姬小姐的信物。

那是一把小巧玲珑的胡刀,刀鞘上还嵌着璀灿夺目的宝石,张辽识得这把刀,那是吕布当年在洛阳赠给貂蝉的,只有在北方的并州,才能打造出这样一把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