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回 黄月英生擒诸葛亮(2 / 2)
五路大军的兵马加起来,何止六万五千,二十万也打不住啊。
诸葛亮一看这阵势,脑袋当时就是嗡了一下,虚则实之。我上当了。
确实如此。关羽和黄月英等着诸葛亮出兵,那可都等了一年多了。
这一年来,黄月英通过幽州的情报网,早就把诸葛亮研究透了。知道诸葛亮才智过人,又向来谨慎。故此,就布了这么一个局。
一个非常简单的局,一个直接就告诉诸葛亮这里有三十万大军驻守的局,只是这个三十万大军驻守的大营,却全都以旗幡遮盖起来,做出一幅虚张声势的样子。同时。整个营盘还摆出一个阴阳五行八卦大阵地架势,吸引诸葛亮的注意力。就连五十里外,特意设的那个营盘。
也是为了引导诸葛亮惯性思维的杰作。
至于那山路的崩塌。那也是黄月英事先派人在那山头埋下了大量的雷管。虽然诸葛亮在来的时候。早已派人拨索了两侧的山峰。可那些探马能发现大批地敌人,却如何发现得了幽州地高手?
而高干跟诸葛亮对阵,也是给隐藏在山峰上的高手流出爆破的时间。
此时,诸葛亮大军后路已绝,四面八方,也被团团的包围住了。关羽跃众而出喝道:“诸葛亮!我家大哥登基一统,上和天心,下和民愿。乃成我华夏一统,河山一统之大业。你逆天行事,不尊汉统。不顾苍生,故有此劫!而今,你已被包围。还不速速投降,等待何时!”
“降者不杀!”“降者不杀!”关羽三十万大军齐声的呼喝着,其声势,如惊涛骇浪一般。吴军重将,无不胆寒。
而此时,诸葛亮错过了刚开始的惊愕,却又笑了起来。
马良在一旁不解的问道:“军师。我军深陷绝地。危在旦夕。军师却何故发笑?”
诸葛亮轻摇羽扇说道:“敌军虽会用兵,却贪功心切,犯了一个兵家大忌。谁胜?谁负?此时言之尚早。”
吴军众将无不闻之大喜。马良高兴的追问道:“军师,对方却犯了哪一个兵家大忌?还请军师教之!”
诸葛亮轻摇羽扇,微笑道:“兵法有云:围三缺一。此除好生之德外,更是减弱敌军顽抗决心的不二良方。给对方留下一线生机,众军士贪生,必不死战。贪生怯跑,全军必溃,三面合围,逃之者少,被俘者众。即可轻易获全胜之功。可如今,对方贪功心切,把我军全部退路断绝,却不知十则围之,倍则分之。而今我军兵马二十万,敌军兵力并非我军十倍,以此包围我军,却又不给我军留出一丝逃命地生机,我军将士,必然决死应战。想我军军兵本与幽州军兵同样训练,此时我军决死应战,而幽州军却有大好生机。此消彼长,我军虽不能以一当百,却也可以一敌十。此战胜负,当在此也!”
马良即吴军众将,无不认同。
诸葛亮随即提气对全军说道:“列位军士。我等是吴侯俸禄,当为吴侯分忧。今,吾一是不慎,累众位陷此包围。我诸葛亮之罪也。我诸葛亮百死不得赎其罪!然!而今大难在前,幽州军尽围我军去路,众将士如不死战,难逃灭亡之灾!我等西川家小,也无人可以保全。为今之计,为死战尔!杀败敌军,即为我等活路!”
诸葛亮地话,被吴军众将层层的传了下去。吴军军士,无不激起血腥,齐声呐喊:“有我无敌!必当死战!”
决死之心,弥漫沙场,其气势与幽州军威不相上下!
关羽微微一笑:这诸葛亮果然如同黄参谋所料的一般,不见黄河不死心啊。
关羽随即也不言语,退回了本阵,一摆手。旗幡招展,五路大军兵马层层叠叠地立起了坚阵诸葛亮很是奇怪:这按照幽州军出兵的惯例,那可是以进攻为主,应该是幽州的弓骑当先,随后铁骑追击,怎么如今到列起坚阵来了。
不过,幽州军等的起,诸葛亮的大军可等不起,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诸葛亮好不容易鼓起来的决死军心,可不能就这么浪费。
诸葛亮当机立断,既然幽州军不主动进攻,那就我军决死突围。诸葛亮随即令凌操,凌统,严颜各领三万兵马突击,诸葛亮自领本阵随后策应。
随着诸葛亮的军令,凌操,凌统,严颜各领三万军马,如同三个箭头一样的突出本队,向着包围的幽州军冲来。
可是!就在三个箭头刚刚成形,还没有杀入幽州军的包围圈时,无数地霹雳神雷越过幽州军的本阵,直接砸入到这三个箭头之中。
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
爆炸声接连不断,连绵成一章死亡镇魂曲!迸飞的弹片,无差别的收割着人命。人的性命在此时显得那么低廉。每一声巨响,都带走了二三十条的性命。
威力绝对赶不上现代火炮的霹雳神雷,在如今这种密集军团作战的沙场上,展露出无比的巨大地威力!
诸葛亮勾画的三只利箭,还没有射出,就已经崩溃了。幽州军只是一波齐射,就有近万的吴军为此丧生。诸葛亮彻底被震撼住了。
不仅诸葛亮如此,吴军众将如此,就连关羽手下的那些大将,也无不被镇住了。全都感慨万千。有了如此利器,今后哪还有我等武将上阵杀敌的份?看起来,今后只能多上军校培训,多学些韬略了。
诸葛亮惊愕过后,猛地喷出一口血来。他算是彻底知道对方为什么会不惧怕吴军决死一战,为什么改为坚守了。有了此等利器,即使有决死之心,又如何当得了如此威势!
而此时,幽州军在一轮齐射过后,再次的高昂的喊起:“降者不杀!降者不杀!”
此时节,诸葛亮仿幽州军训练,却没有各级行军司马的缺点也全都暴露了出来。一个营队,军事长官虽然领导着一切,可各个行军司马却是营队的灵魂。强烈的军营训练,使各个基层的行军司马给了众军士一个家的温暖。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可如今,诸葛亮并没有这一体制,在如今外界如此强烈的威压下,诸葛亮的大军,不知是谁,率先放下了手中的武器,随之,此起彼伏。
诸葛亮的大军崩溃了,投降了,诸葛亮也随之被生擒活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