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我是暴君我怕谁(1 / 2)
为什么匈奴人好端端的归降,却不接纳,反而要趁机食言,灭了匈奴?
庞统和贾诩的有头脑里,都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他们会在如此疑问,是因为这两位顶绝谋士,说到底还是跳不出时代局限性,仍怀有这个时代文人阶层的共性。
这个共性,就是他们只满足于华夏威服天下,四夷来朝的虚荣。
颜良却完全不同,拥有穿越者身份的他,脑子里可是存有血淋淋的教训,正是这些历史记忆,告诉他匈奴不可信,一定要灭了不可。
曾经的历史中,三国归晋,晋武帝为显他的恩德,对边疆的胡虏恩大于威,很“大度”的允许这些胡族大肆的内迁。
结果,这些迁入汉地的胡虏,后来却趁着晋朝内乱之际,趁势自立为王,入侵中原,不知杀了多少华夏儿女。
如果颜良没有记错的话,曾经的历史中,正是这个刘豹的儿子刘渊,率匈奴五部第一个反晋自立,也正是他所建立的匈奴赵国,最终灭了西晋王朝。
再有后来的唐太宗,重用蕃胡诸将,对四周的蕃国极尽的宽容恩抚,最终赢得了一个天可汗的虚名。
结果呢,却使什么契丹、党项各族,盘根错节的盘踞在大唐四周,一场让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其发动者安禄山,不也正是胡人。
深知历史的颜良,自然不屑于什么“恩泽四方”,什么“天可汗”的虚名,他宁可后世的那些伪君子道学家们,骂自己是暴君,也要不惜一切手段。除掉匈奴这等来自于外部的威胁。
正是基于此等考虑,颜良才不管那刘豹归降之心,有多么真诚,总之你是真降也好,假降也罢,老子我就是要灭了你。
“尔等难道忘了,当年汉廷允许羌人居于边州,结果羌人却不知感恩,反而屡屡为祸边关。使朝廷不得不将大部分的人力物力,用在平叛上面,尔等劝本王纲匈奴之降,难道想让本王重复汉廷的错误吗?”
颜良用一句反问,用羌人的例子。解释了他要灭匈奴的原因。
没办法,身为穿越者,颜良当然不可能用那些“不存在”的历史教训,来压服眼前两位谋士。
所幸历史总是不断的重复,颜良自有现在的例子,来为自己的“异常”行为,来作佐证。
此言一出。那两位谋士,顿时便不语了。
颜良又将目光扫向贾诩,说道:“文和出身西凉,你应该最清楚羌人的为祸。倘若不是羌人屡叛,也就不会出现董卓这样的军阀,汉廷又何至于沦落到如此地步,你应该不会想有朝一日。我大楚国也犯同样的错误吧。”
贾诩神色一震,往昔的回忆。霎时间涌现脑海。
沉默片刻,贾诩干咳一声:“大王的顾虑,倒也确实不可不防,只是臣就怕大王已答应刘豹归降,却又趁机劫杀,传扬出去,似乎有损大王的威名。”
听得贾诩的顾虑,颜良却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中充满了不屑。
“文和也算元功之臣了,难道还不知本王之心吗,本王素来是想怎样就怎样,哪管那些伪君子的议论,本王就是要食言,就是要杀光匈奴,谁想放屁,就让他们尽管放去吧。”
颜良用一番“粗俗”加狂妄的豪言,彻底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庞统和贾诩对视一眼,二人也迅速的调整态度,转而支持颜良的意图。
经过一番商议,颜良遂是定下了大计。
当下,颜良便下令大军停止南下,驻兵于闻喜一带,并放出风声,说将在此策封匈奴单于,接受匈奴人的归降。
颜良的杀戮之心,那使臣刘去卑自然不知,此刻的他,正怀着得意的心情,飞奔去往汾阴的大道上。
几天后,刘去卑还往汾阴,将颜良接受他归降的消息,还报给了刘豹。
啪!
刘豹拍案而起,兴奋道:“文姬之计,果然是妙啊,颜贼纵然奸滑,又岂能料到本单于乃是假降于他。”
“为弟已向那颜良说了,大单于将亲往闻喜去接受策封,那颜贼毫无怀疑,已欣然答应。”刘去卑一脸诡笑道。
刘豹闻言更是大喜,叫道:“此正天助我也,颜贼既毫无防备,本单于正好借着受封为名,率军堂而皇之的前往闻喜,杀那颜贼一个措手不及。”
刘豹肃杀如狂,刘去卑冷笑不止,兄弟二人弹冠相庆,得意之极。
大笑了半晌后,刘豹又想起了什么,便道:“光本单于一路兵马,只怕还兵力不够,你速派人往临汾密报燕王,请他看准时机发兵南下,与本单于合力击灭颜贼。”
“大单于放心吧,为弟这就去了。”刘去卑拱手告退。
刘去卑离开后,后帐中,方才转出一人,正是蔡文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