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形势艰另辟蹊跷 3(1 / 2)

加入书签

 第167章形势艰另辟蹊跷()</p>

回到自己房中,重新将爷爷送的那几本书翻阅一下,发现竟有另一番认识和收获,不由地兴奋了起来,坐在灯下,一看就是一个晚上。前半夜母亲还过来催着让睡觉,后半夜母亲也睡下了,也没再过来,一个人专注在字里行间的奇思妙语,抬起头只觉腰酸背痛,才发现天色已经微明,囫囵滚在床上,甜甜地睡下,直到母亲过来叫吃早饭,才从床上爬起来,看了一下时间已经是早上九点半了,又想起昨天晚上看书的时候,还有很多地方弄不明白,随便吃了一个馒头,一个鸡蛋,就给母亲招呼了一声,顺带着将赵学东送来的礼品挑了几样比较实惠的,就去了外公家。</p>

路上忽又想起,昨天中午王云平的电话来。王云平在电话里也没有说是什么事情,只说等原小生回去再说,也不知道要不要紧。现在赵学东这边的事情已经办好了,昨天晚上是怕王云平要自己连夜赶回去,现在也该给她说一声了,就将电话拨了过去,把这边情况给王云平汇报了一下。王云平还是没有说什么事情,只交代原小生晚上务必赶回县政府。</p>

挂断电话,原小生又琢磨了一阵,却也实在想不起到底出了什么事儿,也只好选择放弃,不去多想了。</p>

刚进村,就远远地看见外公站在村里的照壁下面,跟几个老头在闲聊天。从形势上来,显然外公是这些人中的主角。那些老头一个个仰着脸,看着外公,不时发出一阵嗷嗷地应答声。原小生过去后,就没有打扰,也站在那里听了起来,只不过站在了外公的斜后方。外公并没有发现原小生。</p>

原来外公正在给几个老头讲述过去做土匪,抢皇军军粮时候的事情,讲到热闹处,再比划两下子,就更加绘声绘色了。这几个老头大概也就六七十岁的样子,虽说也算是老人了,可跟九十岁高龄的爷爷相比,那就只能算是年轻人了,外公讲的年月,他们大多一无所知,即便是知道,也只是含含糊糊地一些印象而已,正因为如此,才对外公讲述的内容特别的感兴趣。一个个听的聚精会神,投入异常。</p>

外公讲完了,几个老头就感叹一阵子,将日本鬼子、地主老财咒骂几句,说那个时候的老百姓真不能算是人,辫子兵走了,白腿子来了,接着又是日本人。日本人最不是东西,先是骗老百姓,说不为难百姓,就是为了百姓赶走了白腿子而来的。老百姓愚昧无知,思维也简单,谁能给安稳日子就听谁的,还真和日本人“共荣共辱”了一段时间,结果日本人刚安顿下来,村里的妇女就时常遭到日本人的欺负。</p>

老百姓都是砧板上的鱼肉,受人家的统治,也是敢怒不敢言,只好忍了。没多长时间,打起了仗,听说是什么党的游击队,是个真正为老百姓考虑的,手段也高明,明的不行,就在暗地里收拾鬼子,把日本人打的整日不得安宁。打着打着,日本人觉得也不可能长久待下去了,丑恶面目暴露无遗了,抢粮抢女人,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都不放过,可以说是上丧尽天良、禽兽不如。</p>

听到这里,原小生就往前迈了两步,心里虽然也对日本人恨的牙痒痒,还是插嘴道:“中日友好都讲了好多年了,说这些也没意义了。再说了,那是日本人过去犯下的罪行,跟现在的日本人也没有关系。”话里似乎有替日本人开脱的意思。其实原小生也只是想告诉大家,过去的事情毕竟已经成了历史,最重要还是要放眼未来。只是说了一半,觉得给这些老头说这些没有什么意义,就戛然而止了。</p>

不想还是遭到了回头看原小生的外公的批判,道:“你还是国家干部呢,说的这话我就不爱听,你先说说,什么已经变成了历史。要是真变成了历史,日本人为什么还要参拜靖国神社,为什么还要祭奠那些二战期间被处死的甲级战犯。这就说明,日本鬼子吞并我中华的狼子野心从来都没有休止。”</p>

原小生就笑了笑,拉了外公的胳膊,叫了一声爷爷,道:“你误会了,我没那个意思。历史教训当然要铭记在心,时刻也不能忘记。只不过我觉得太多的民族仇恨,反而不利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我们不是有句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吗。”</p>

外公就在原小生的脑门上磕了一下,宽容地笑了笑道:“你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不过你是没有亲身经历过段历史,你要是经历了,你是绝对不会说这种话的。”几个老头也跟着随声附和。外公说完就拉了原小生,接着道:“咱们不说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了,还是回家好好给我说说你这段时间的情况吧。听说你去给县长当秘书了,是不是?看来是出息了。”</p>

那段历史别说是亲身经历了,就是看一看那些图片资料,就会让人义愤填膺,恨不得将小日本生吞活刮了,方解心头之恨。只是在原小生的概念中,总觉得这里面似乎有某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在故意挑拨离间,制造矛盾,以收渔翁之利。</p>

祖孙二人说着话,便往家中走出,进了门,外婆正在院子里的灶台上蒸馒头,一见小生就一脸笑容站起来,踮着一双三寸金莲迎了过来。原小生急忙往前迈了两步将外婆扶住了。馒头已经上锅了,外公就充当了火夫的角色,去灶台添了两把柴禾。外婆就命令外公道:“老头子,你看着火,我去做点好吃的。”说着脸上就笑的像核桃皮一样了。原小生将拿来的东西放在家中,劝解外婆不要张罗了,坐坐就走。外婆哪里肯依,原小生也只好顺从了,拿了凳子跟外公一块坐在了灶台前。</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