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安贫(2 / 2)
是故,他再度语塞且神情呆滞。</p>
而庞淯接下来的话语,更是令他心神震怖,“此新字书,乃是汉丞相诸葛孔明遣人送与我的。”</p>
先生与巴蜀有勾连?!</p>
瞬息间,李简心中闪过这个念头。</p>
但很快他就反应了过来——已垂垂老矣的庞淯,绝不会如此葬送名声。</p>
因而,他按捺不住好奇,压低了声音问道,“巴蜀丞相竟以字书相赠,莫非先生与之乃故交乎?”</p>
却是不想,庞淯微摇头。</p>
“非也,我与诸葛孔明平生未谋面。”</p>
呃.........</p>
那是为何?</p>
李简听罢,心中更加诧异了。</p>
庞淯亦没有令他迷惑太久,低声道出了缘由。</p>
原来,丞相诸葛亮在筹谋凉州之战时,为减少汉军征伐的阻力,曾遣使者来河西投书,劝各郡县豪右或权势者弃魏归汉。</p>
如敦煌张家、卢水胡等。</p>
弃官归隐的庞淯与杨丰也在此列中。</p>
只不过,人情练达的丞相,并没有劝他们二人拥汉。</p>
而是请他们以自身威信,劝说乡梓黎庶不要受魏国官府以资财所诱从军,沦为填沟壑的白骨。</p>
至于为何以《千字文》相赠,则是因为丞相让郑璞处理河西事务。</p>
试问,一旦《千字文》在河西之地传开,各家豪右及寒门皆抄录归去给子侄启蒙,是否会多些诚意与郑璞商谈呢?是否会觉得大汉对河西士庶比魏国更加仁义呢?</p>
而庞淯获赠字书时,也能隐约猜到诸葛丞相之意。</p>
但还是毫不犹豫的开设了蒙学。</p>
他已退隐了,亦老了,对汉魏军争已不想关注。</p>
他只知道用《千字文》给乡梓稚童启蒙更胜于《急就章》,如此理由就足够了。</p>
“文策,兴文教乃是大善之举。你莫要因有刺郑之举,便觉得无颜抄录其所作的新字书。”</p>
大致叙罢缘由,庞淯还叮嘱了一句。</p>
“诺,简定如先生所言。”</p>
李简听了,连忙敛容拱手而应。</p>
旋即,似是想起来什么,又面有急切劝说道,“先生,汉魏之战方兴,胜负未见分晓。今先生以巴蜀什邡郑子瑾《千字文》授学,恐河西督将与郡守将以此为由,对先生不利矣!简知先生自身不惧,然还请念及家人,将此字书暂且藏之。”</p>
的确,若是大汉战败、河西走廊不易帜,庞淯用郑璞所作的字书授学,定会被些有心人以此为由诘难。</p>
如素来忌惮他名声的酒泉郡守黄华。</p>
因为表氏县的士庶们都习惯了,若遇事便来寻信誉甚著的庞淯决之,而不是依着黄华定颁的政令。</p>
且庞淯虽弃官而隐了,但仍旧拥有魏国关内侯的爵位,享受免赋税等优待。</p>
享魏爵位,而以汉臣之书授学,终究不太合适。</p>
但庞淯对此却不以为然。</p>
不是觉得李简杞人忧天,而是心有所倚,“文策无须忧心。战事虽方启,然贾督将兵出河西之时,便是败局已定了。”</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