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抉择(2 / 2)

加入书签

郑璞也向往过在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里,当一个扭转乾坤的英雄。</p>

比如倚仗出身士族的门第和先父名声的帮衬走上仕途,以多出一千多年的见识为蜀国光复汉室奋争,冀望能“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p>

只是理智也提醒着他,一个很骨感的事实。</p>

蜀汉灭亡的最大缘由,是天下三足鼎立后,曹魏独占七分的国力碾压。</p>

堪称全才的诸葛亮都无法做到优劣逆转;他前世不过是一个为碎银几两终日奔波的普通人,单凭对历史轨迹熟悉,就能让奇迹诞生吗?</p>

或许,一厢情愿,只是换来螳臂挡车的笑谈罢了!</p>

而如果选择冷眼旁观历史进展,则是未来可期。</p>

譬如学他先父郑度那样,隐居不理世俗,赡寡母之老、养幼妹之羸,皓首求经做学问以养名望,随波逐流到蜀灭入魏的时候,或许能让门第在九品中正制里被划分为中品。</p>

若是觉得生活乏味,或可盛邀佳朋满坐、高山流水遇知音;或可书房青灯长卷、笔墨吞吐天下事;或可院落花鸟虫鱼、一蓑烟雨任平生。游山水之乐,贪口腹之欲,弄丝竹之音,再用家中财物多买几个眉清目秀的小丫鬟,红袖添香夜读书。</p>

上可为门第添誉,中可全孝悌之义,下可享悠哉人生;虽庸庸碌碌,亦可逢人便负手昂首向天,道貌岸然道一声“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的可贵,尽显隐士风流。</p>

如此生活,岂不美哉!</p>

同为炎黄子孙,又何苦去为了一段历史尘埃里的正统之争,成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人间惨剧的帮凶?</p>

事实上,在去岁得知先主刘备大行的消息时,郑璞心中就倾向于选择小富即安当咸鱼的那条路。</p>

在他前世读史时,就觉得三国这段历史的精彩绝伦之处,在于魏武、先主、孙策、荀彧、周瑜、关羽、诸葛武侯等人谱写的荡气回肠。</p>

而如今,诸多枭雄人杰俱往矣!</p>

若再后十年,待诸葛武侯遗恨五丈原,剩下的三国史虽也英豪辈出,却已无心情再看。</p>

不仅因珠玉在前。</p>

更因为后三国那段历史,是一场可预见结局的拉锯战。</p>

郑璞暗自思量过,自己如今年十九,依照仕途惯例从小吏做起,算算从位卑言轻熬资历到有资格对政务军伐出谋划策的时间,或许那时候诸葛丞相就已故去了.......</p>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无诸葛丞相的蜀汉,光复汉室几乎成为了奢望!</p>

不仅是人才凋零和国力疲敝。</p>

更因为后继者如蒋琬、费祎和姜维等人,都没有诸葛丞相一言九鼎的威望!</p>

比如蒋琬开府主政时期,制定了出兵夺回东三郡开辟荆州战场、和吴国相互呼应的战略,但朝廷上下普遍持有反对意见,至死都没有执行。</p>

费祎主政时(董允为副),则是倾向于与民休息,每次北伐的兵力仅万余人。</p>

而待姜维继任大将军后,蜀汉内部反对北伐的声音更加激烈。</p>

如张翼就屡次在朝会中于姜维争辩,如谯周更是连鼓噪蜀国当接受天命的《仇国论》都做出来了。</p>

因为从先主刘备定蜀开始,看似齐心协力的蜀汉,一直暗流汹涌。</p>

其根源,正是外来士人与益州本土豪强的矛盾日益尖锐化。</p>

这点,要从构成蜀汉政权的四股势力说起。</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