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最重要的时刻(第一更)(2 / 2)
洪承畴从来就是个做事心狠手辣的人,当年他参与南京平乱的时候,可没有少杀人啊。</p>
当天西部战区总督府就召开了高层会议。</p>
当天晚上,一份新的规划就出台了。</p>
也是当天晚上,一批批快马从张掖城出发,赶往河西各个军镇。</p>
洪承畴的后勤战略规划如下:</p>
长安、天水、兰州、武威、张掖、酒泉,这六个地方,每个地方预备2万工兵,从各镇的预备役名额里征集。</p>
如果这事换做内地的省份,恐怕没有那么好做。</p>
但在西北就不同了。</p>
这六个地方,在过去就是重镇,原本就有军事底子。</p>
要不然从长安到武威的水泥路怎么会在两年内从0到铺设完呢?</p>
不过既然长安到武威的水泥路已经铺设完了,为何还要征调这里的预备役?</p>
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一条水泥路肯定是不够的,西部战区实在太大了。</p>
从长安到敦煌,纵深三千多里。</p>
朝廷要彻底控制河西,通过河西,向西域源源不断输送兵力、物资,将大明朝的经济与西域联系起来,就必须不断加强河西走廊的城镇化。</p>
要加强河西走廊的城镇化,就必须疏通长安到敦煌的各条大动脉,也就是交通设施。</p>
通过一条条密集的大动脉,向西域不断输送经济影响力。</p>
这是一次大规模的投资,包括军事、基建、人力、工业等多方面的投资。</p>
只有完成了这些,大明朝才能通过河西走廊,对西域传播影响力。</p>
就在洪承畴亲自督建后勤的时候,曹文诏的五万大军从嘉峪关,跨过茫茫大漠和雪原,抵达了敦煌。</p>
有人说崇祯十一年才是最困难的一年,并非新政受阻,而是新政产生的效果,在向外延伸的时候,受到了巨大的阻力。</p>
例如对辽北蛮夷的打击,对漠北的征战,以及在西北展开了空前规模的军事行动。</p>
这些全部发生在了崇祯十一年。</p>
以往,它们其中一件事发生,都会对朝堂产生重大的影响。</p>
但今年,它们全部同时发生了。</p>
这就对新政下的行政、军政以及财政形成了巨大的考验。</p>
只要有一处战败,朝堂上那些蛰伏起来的政客们就会跳出来,趁机大肆宣扬军事内卷理念,要求皇帝暂缓对周边的军事扩张。</p>
为什么?</p>
因为一处战败,意味着投入到这一处的财力几乎打了水漂。</p>
例如眼下十万吐鲁番大军围攻敦煌,敦煌如果失守,曹文诏战败,意味着明军向西取西域的战略被腰斩,大规模运输棉花到内地的战略目标也就失败了。</p>
没有任何经济收益,反倒战死了无数人,投下去的钱也都没有收回来,必然会引起大规模反对的声音。</p>
那时候不仅仅是官员们反对了,甚至可能老百姓都会反对打仗。</p>
即便是皇帝也不能逆天而行。</p>
上一个打败仗还持续要打的逆天而行的皇帝叫杨广。</p>
杨广雄才大略……个屁。</p>
做事不知轻重缓急,不懂权衡全局,你管那叫雄才大略?</p>
另外,杨广绝对不是得罪了世家这么简单,杨广是把天下所有人得罪光了,老百姓百万百万的死。</p>
有的人站在水里身体烂掉长蛆,人命如草芥一样死掉。</p>
杨广不嗝屁没天理了。</p>
而张凡呢?</p>
呵呵,你看他新政效果贼牛逼,实际上这一年,四方开战,也是在刀尖上跳舞了。</p>
稍有不慎,还真有一局输而满盘蹦的可能。</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