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战火重燃(第二更)(1 / 2)

加入书签

 到三月下旬的时候,北京城路边的树已经长出了新绿的叶子,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p>

整个北方都进入了春耕时节。</p>

如果你现在走在北京城南边的新城,可以看见有许多农民出现在新城的大街上,他们都是来购买新农具和肥料的。</p>

这些农民大多数来自大兴县的甲里。</p>

你还可以看到一些新农政指挥使,带着自己甲里的人一大早就跑来北京城新城区赶集,十分的热闹。</p>

不仅如此,你还可以看到一台台蒸汽机从南门被运输出去,它们可能会被送出北直隶,也有可能就被送到南边的大兴。</p>

这种初代蒸汽机,要么被用在矿井里抽水,要么被放到河边抽水灌溉良田。</p>

经过了三年多的整顿,顺天府的农业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p>

而此时此刻,皇帝正在面见一个人。</p>

这个人不是官员,也不是勋贵,更不是外国使臣。</p>

而是一个民间商人。</p>

他的名字叫徐梓琪,是北京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商人。</p>

明末,商人在南方的地位很高,不过在北方的地位却并不高。</p>

这两年算是改善了不少,毕竟朝廷现在有招商局,专门为交通局、水利局这些部门做招商工作。</p>

而招标的对象就是民间一些小商人。</p>

这些小商人在商务衙门登记注册了商社之后,就有资格参与招标,只要通过招标,就能接朝廷的任务。</p>

例如修水泥路,例如挖矿,例如北京制造局后端产业链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开采,都可以交给他们。</p>

而徐梓琪就是即没有工程队修水泥路,也没有人采矿,更没有人去开采原材料。</p>

他的生意是在北京城街头买卖粮食,而且没有粮铺,就是每天自己天没亮,就挑着一点粮,进了城,蹲在路边卖。</p>

至于粮食是从哪里来的?</p>

家里的田,有7亩,他和他妻子两人种,母亲腿脚不好。</p>

而他现在为什么会在乾清宫呢?</p>

人生大多数成功其实靠的是运气,徐梓琪就是靠运气。</p>

现在“如梦令”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农政院自己种植的苎麻和桑树园显然在未来是不够的。</p>

崇祯便想着,既然“如梦令”的生意如此好,这商业模式算是成功了的,后端的供给得扩大啊。</p>

便打算开始扶持民间来种植。</p>

扶持的对象自然是最底层的小老百姓,这样才能起到标杆的作用。</p>

于是乎便拿着大兴县去年纳税的户册随便翻看,又随便勾了几个名字,便将这些人一一宣入宫里。</p>

这徐梓琪便是其中之一。</p>

至于皇帝跟他聊了什么呢?</p>

也很简单,让他去银行带一笔款,然后在顺天府买一块地,来专门种植苎麻,每年的苎麻由北京制造局收,保证他不亏钱便是。</p>

徐梓琪也是脑子一团浆糊,自己只是个种地的,没想到就莫名其妙见到了皇帝,又莫名其妙接到了任务,出宫后还浑浑噩噩。</p>

见徐梓琪这样的人,崇祯一共见了5个。</p>

崇祯将高起潜叫来,让高起潜来跟进这5个人的任务。</p>

这叫什么?</p>

这叫从民间底层造富豪,然后在报纸上做包装,激励更多人的发财梦,如此这般,老百姓才愿意奋斗。</p>

为什么不至于选目前北京城的富商?</p>

选他们一是没有太大励志意义,二是堵死了底层人上升的通道。</p>

见完这些人后,此事交给了高起潜,崇祯便也不再多问,等过段时间再看看。</p>

倒是顾炎武和黄宗羲来求见,将大明律法最新版呈递了上来,而今天大半天,皇帝都在看最新的律法。</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