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探求的“意义”(1 / 2)
“瓦”,亦或者说,“瓷”,较常见的制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日晒”另一种则是“火烧”——但在这山区,尤其是地形算得上“险要”天空被遮蔽大半阳光并不算太烈也确实很难长时间维持的“山区”,“瓷”、“瓦”的制作恐怕都只能依靠“火烧”为主;但这里又有另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了,那就是一路下来——或者说自打发现那些黏土制的瓦片之后的“一路下来”,芯启都在有意无意地观察着这地方的土质……
……然后他没看到有特别适合制作瓦片的那种土……有固定的“采土点”吗?仔细想想有些屋顶似乎也是草杆铺的,但上面那些又长又直的纤维杆子……
……自己似乎……也没在路边的其他植物身上看到啊?
“……”若说这一块地形复杂其他地方有隐蔽的“采土点”、“采草点”而自己没发现,芯启还是勉勉强强能够相信的;但这里他不得不面对一个很现实很严肃的问题,那就是“人”的“创造力”其实是相当糟糕的,糟糕到什么程度呢?之前没接触过的东西他们几乎不可能很自然地接受——这就是为什么纵观大部分历史做出优秀开创性贡献的往往都只是单一个人,而所谓“科研团队”,则经常只是“帮衬”甚至压根没干实事只是“挂”了个“名”而已——事实上“科研团队”本便不适合开创性太强的工作,他们劳动力充足但思路分散很难起到“突破性”的作用,因此相对“钻研已知的部分并将之系统化精细化改进化”而言,“开创全新事物”实在不是“团队”所擅长的工作;但那还好了,至少还算是在干着实事、勉强有点料的了,而对于确确实实没料的那些人呢?
……他们所干的事儿可就“美妙”得多了——夸张化已知的事物,将简单的东西说得很复杂,甚至直接开始“妄想”,亦或者说,“造谣”……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不希望别人听得懂自己所说的话——这事儿芯启可见得相当多了,或者说,其他不提单指他曾经还是“教师”的那段时间里,这情况想“见不到”恐怕都没那么容易——教师教师,能将复杂的东西讲得简明易懂通俗有趣那才是好教师,若是连顺应对方的思路给出恰当的例子都不会,那顶多只能叫“自己瞎想”而根本称不上真正的“教师”——有时候他也会认真思考这也许就是人类的发展从未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快的原因,实际情况摆在这儿想不代入考虑都不行,也许确实存在能将所有有价值的想法均代入思考并给出中肯评阶的学术场所,但不管怎么样他始终都不能欺骗自己的亲身经历……
……综上所述,人是很难真正意义上“创造”出自己已知范围外的东西的,甚至连那“已知”的分量,他们都很少能够确切地掂量——要说这地界“采土点”、“采草点”那么隐蔽曾经居住在这儿的人们都还能创造出那么……至少芯启看不到什么不规则的地方,无论是草杆的编织还是瓦片的拼接都非常有序非常坚固——的高质量屋顶……
……那些人恐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住民”,他们应该也是从其他地方迁徙过来的,从一个黏土、茅草一类并不缺乏,以至于可以发展出完整相关工艺的地方……存在由“外人”教导他们相关工艺的可能,但还是那个问题那些屋顶就算长时间没人修缮也实在是太耐用太坚固了——这可能性,比起“无师自通”恐怕还要更低一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