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2章 足尾铜山(1 / 2)

加入书签

 虽然脑海里老是出现上辈子新东芳厨子学校的可怕轰炸广告,但马林还是坚持使用了“皇家西点军校”这个名字。反正,除了自己,别的人并不会想歪、</p>

特别是,需要用中文,才可能会想歪。但问题是,明朝是华夏人最自信的时候。就算西餐传过去,也不会叫西餐,西方面点传过去也不会叫西点,而是会叫夷点什么的。</p>

比如现在,马林在明朝内部的称呼,就是“东番伯”,至于那个北海国大公爵的头衔,直接被明朝人忽略了。在他们看来,洋夷什么的,别说大公爵了,就是国王都显得可笑,和西南少民地区的酋长没啥区别。所以,这年头,是没人会把这个词想歪的。</p>

当然,马林也了解明朝人的这种心态,但却不是很生气。为啥?因为在马林眼里,这帮人就是古代NPC,和他们有啥好置气的?再说了,姿态放低点,能从明朝捞到大量好处,何乐而不为?</p>

这不,这会儿,从巴拿马又运回来两船的丝绸和瓷器。粗略算一下,又能给马林带来20万金币左右的纯利润。</p>

对此,葡萄牙人眼睛已经红得快爆炸了。因为,按照协议,他们才应该是大明帝国的掌控者啊!</p>

但是,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掌控大明帝国。之前的冲突,他们就没捞到好处。这次派出去的舰队,目前刚抵达马六甲不久,正在修整中,打算对大明帝国沿海发起全面进攻呢。</p>

事实上,葡萄牙也很羡慕马林的手法,打算学一学马林的手段,以东南亚蛮酋的身份向大明朝贡的。但可惜的是,他们舍不得放弃到手的吉隆坡大锡矿,不肯归还大明属国马六甲王国的土地,所以,自然和明朝谈不拢了。所以,他们只能幻想靠舰队打服了明朝,然后再图谈判了。</p>

但可惜的是,葡萄牙人并不知道,明朝并不会屈服于敌人的武力,这也是后世那么多人粉明朝的原因。而且,目前在位的可是明朝中后期最喜欢战争的正德帝,能打服明朝就有鬼了。</p>

另外,孔泰那边,也早就接到马林的指示,准备给明朝报信了。这不,孔泰派去马六甲海峡的间谍船,就发现了葡萄牙舰队的抵达,并用快船赶往基隆,给孔泰送信。</p>

“这么晚才抵达?”孔泰有点郁闷。他早就做好准备了,但没想到,葡萄牙人效率这么低,比他预估中的时间晚了几个月。</p>

至于为什么如此?主要是因为这支葡萄牙舰队,在达迦马的带领下,在非洲西部沿海的贝宁王国沿海浪了一圈,还登岸抢劫了一番。</p>

贝宁王国是西非著名的古国,和西非其他地区贸易频繁,所以,黄金也不少。达迦马本就是个贪婪之辈,路过贝宁沿海时,看到当地正在爆发内战,于是掺和一脚,派兵上岸,帮助弱小的一方,打败了强大的一方。但是,在胜利后,却把好处都拿走了……</p>

通过掺和贝宁王国的这次内战,达迦马赚到了1500磅金沙,和一船的象牙,可谓大获丰收。然后,他就在非洲西海岸走走停停,寻找捞偏门的机会。</p>

</p>

但是,这个年代非洲太落后了。除非西非地区有几个文明国家外,西南非洲沿海,几乎没什么像样的国家。唯一一个稍微像样点的刚果王国,还是葡萄牙的盟友。而作为专业打劫的葡萄牙殖民者,显然是内行人,知道只有城市里油水才多。而那些沿海的部族村庄,虽然很好拿下,但却几乎没啥油水。甚至,几百个村子,也不如一个小城油水多。道理很简单——这个年代,只有城市里贸易活动才活跃,商品也多。而商品多了,货币(金沙)也会多。这样的地方,洗劫后,才有足够的油水。而一般的小村庄,只能抢到一些粗劣的食物,以及一些牲口,实在没啥赚头。</p>

到了东非海岸后,达迦马的船队,又在斯瓦希里人(阿拉伯商人和当地黑人的混血人种,从莫桑比克沿海到索马里南部沿海,遍布斯瓦希里人,也有不少斯瓦希里人的小城邦)的地盘上,抢了几个沿海小城邦。</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