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2章 罗伯特拜师(1 / 2)

加入书签

 对于下令处决妇孺,马林其实内心是很不安的。作为一个现代人,心里觉得这样做其实很过分。但马林当了20年贵族,却又明白——这样做是必须的。</p>

古代人都没啥文化,贴个布告都没几个人看得懂。而且,还很容易受人蛊惑。所以,跟一群没文化的百姓,和他们讲再多也没啥用。因为,他们记不住。但当着他们的面杀人,他们就懂了。因为,这很直观明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就叫“杀鸡儆猴”。当众见血,连智商较低的猴子都能吓唬住,何况比猴子聪明多了的人类?此招屡试不爽,所以举世通用。</p>

也就后世欧洲的白痴圣母们,居然好心泛滥到同情穷凶极恶的罪犯,才取消了死刑。也正是因为取消了死刑,所以,中东过去的移民很快乐——看,犯事都不用死,我们快乐地作案吧……当然,也不能全怪中东过去的哥们,欧洲本土变态也不少。反正,犯事了也不用死……</p>

美国就曾受这种圣母思想影响,曾暂停了执行死刑。但后来,还是忍不住恢复了死刑。没办法,如果不来点狠的,吓不住那些恶棍。</p>

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永远不要高估某些人的人性,只要恶棍不绝,死刑就应当保持。否则,何以伸张正义?</p>

人性是复杂的,但绝大多数人都是怕死的。所以,公开执行死刑,是吓阻后来者最好的手段。</p>

马林其实也不想伤害安歇老弱妇孺,可是,他更需要社会的安定。因此,只能牺牲他们的生命去警示后来人了。</p>

而且,马林也不觉得造反者的家属就完全无辜。要知道,一旦造反成功,这些造反者的家属都要晋升为“贵族家属”的。</p>

所以,荣华富贵他们享得,刀斧加身也不算无辜。只有那种在造反前就明确表示过反对,并和造反者划清界限的人,才能算无辜。否则,都是该杀的。</p>

只有古代华夏那种动不动就“诛九族、夷十族”,那才叫过分。因为,一个人是否造反,他的亲戚未必知道啊。有人根本毫不知情,就莫名其妙地受到连累,全家被杀。</p>

马林在内心反复给自己找理论依据,劝说自己,最终才坦然地接受了这一切。</p>

考虑到执行死刑若是采用目前最流行的绞刑的话,犯人脖子上的气管被勒住,惨叫声无法发出,对围观人群的威慑力不够。</p>

</p>

因此,马林最终决定——采用后世比较流行的枪决!</p>

枪决不会勒住脖子上的气管,不会影响受刑者的哀嚎。而且,子弹都是往心脏打的,不影响头部发声。另外,子弹贯穿人体后飙出的鲜血,也相当有视觉冲击力,威慑力很大……</p>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一旦新泽西州那些来自符腾堡的战俘壮丁基本都到位了,就进行公开的枪决,以震慑他们。</p>

……</p>

出了这件事后,马林也意识到了自己操之过急。对于那些有过不好国王的人,还是先管制教育一段时间,才值得信任。马林直接就把几万参加过造反的农民往殖民地丢,还没派多少人监督,的确是个很大的失误。</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