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 红码头的变化(2 / 2)

加入书签

首先是如此长的航程确实锻炼了船员们,船队由南向北单程一共五千五百多公里,又向西南抵达了帝汶岛,整个往返航程达到一万两千多公里,历时两个多月,经历了两场海战,开拓了北上澳门和帝力的航线,并且在紫霞岛建立了一个简易的补给码头。</p>

另外一个重要成就是,与葡萄牙人签订了多个包括《澳门共识》在内的双边文件和贸易协议,并且获得了一块“海外领地”—— 科莫卡河保税区,如今叫“新安城保税区”。</p>

还有,穿越者们以澳洲联邦的名义,第一次对这个新世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在澳门发表了《澳门宣言》。</p>

玻璃、白糖和红薯酒生意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还顺便带回来了三个妹子。</p>

如此细说起来,这趟远门出得很值。</p>

“来喽!”</p>

“那个冒烟的是妮可号吗?”</p>

“我都看见帆啦!”</p>

站在码头附近小山丘上的孩子们眼尖,最先发出了呼喊,远远的,妮可号和骄傲号不约而同地响起了长长汽笛声,于是码头上的人群沸腾了……</p>

此时妮可号和骄傲号的前甲板上也聚集了许多不当班的船员,他们眺望着红码头,望着远方熟悉的白色沙滩和低矮平缓的陆地,纷纷拿起望远镜观察起来。</p>

其实不用望远镜的话,眼神好船员们就能看到一大群花花绿绿的人群在钢浮动码头上凭栏眺望,有挥手的有兴奋跳跃的,其中女人居多。</p>

当船队渐渐靠近时,不少船员们有些惊讶地注意到,时隔两个多月,码头附近的设施突然增加了许多,整个码头区域的观感有了极大的变化。</p>

最先映入众人眼中的是两座高耸的铁塔,众人吃惊之余,赶紧拿起望远镜观察了一番后确认,没错,那确实是两座铁塔一样的建筑,熟悉轮船吊杆结构的船员们很快就判断出来,显然那是两座钢结构的简易单臂滑轮塔吊。</p>

这是一种能平面三百六十度旋转的单臂吊杆,原理和结构跟妮可号上的吊杆差不多,只不过用铁塔替代了钢制的吊杆,然后将其安放到两个约一层楼高的水泥台基上。</p>

只是那种繁复的钢铁结构让人乍一看还以为是两座微缩简易版的埃菲尔铁塔,不过,在没有高强度钢管材料的情况下,用这种塔式结构做基础,再在上面安装一个吊杆,确实是在现有条件下的一个可行方案。</p>

仔细观察后,船员们认定这种塔吊是纯人力的,其吊装系统显然是由绞盘、滑轮组和粗大的缆绳组成,没有发现任何动力机械。</p>

船员们还发现,有一条支线铁路延伸到了塔吊附近的沙地上,看到这个,船员们都不禁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意味着船只靠上码头后,只需要将船舱里的货物吊放到码头上,然后,这种塔吊就会接力把货包直接吊装进火车车皮里。</p>

尽管从结构上看,这两座塔吊的单次吊运量可能比妮可号和骄傲号上的吊杆小得多,但是对于受够了在码头上搞人力装卸的船员们而言,这个装置让整个装卸作业都变得轻松起来,毫无疑问,装卸效率效率肯定会提高不少。</p>

显然,这是让船员们最高兴的事情,塔吊的建成,以后无论有没有劳动力的支援,这些装卸的作业都不会让远航归来的船员们再累死累活地卸货,而且,以后往船上装货的工作也轻松多了。</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