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行 第一百三十七章 建业(10)(1 / 2)

加入书签

 雅间内诸人听得黄寻之语,皆是心内欢喜。其中有一人说道。</p>

“黄校尉之言,实是恰当。在座诸位,的确身负济世报国之志,安邦抚民之才。今日又得遇黄校尉此同道中人,我等大慰矣!来!请黄校尉入席就座”。</p>

黄寻于是入席就座,其间谢和为黄寻介绍到。刚才出言邀黄寻入席的人,名曰楼玄,字承先,如今任职户曹掾。</p>

然后谢和又介绍了席间其余诸人,如新亭侯吴安、鸿胪掾李勖、卫士令陶基、尚书郎杨竺共四人。包含谢和与楼玄,就是六人与会宴饮。</p>

黄寻与诸人一一敬酒相识。这其中楼玄与李勖对黄寻甚是上心,也许是因为二人赞赏黄寻之文才所致。</p>

黄寻对在座诸人,尽量保持谦卑的态度行礼处事,以期获得他们的好印象。在黄寻与诸人宴饮之时,突然有知客前来禀报道。</p>

“小人奉尉监大人之命,前来请陶大人前去与尉监大人一叙”。</p>

陶基闻听此言,对在座诸人说道:“尉监大人相邀,在下不得不去。还请诸位同僚担待一二,在下改日再设宴,向诸位同僚致歉”。</p>

这时新亭侯吴安应道:“既是尉监大人特邀,叔先自去相见便是。我等无有责怪叔先之意”。</p>

陶基见吴安应承下来,遂说道:“好!请诸位同僚,海涵。在下就先失陪了”。</p>

陶基离去之后,尚书郎杨竺说道:“这隐蕃也忒看不起我等了,明知道叔先在与我等宴饮。居然直接就派人把叔先遣走了!”</p>

李勖闻言,急止道:“子业,慎言啊!我等与尉监大人相隔不远,可不要再说此等祸患之语了”。</p>

听到李勖的劝说,杨竺当即闭口不言,默默饮酒。本来还略为轻松的饮宴气氛,因为陶基被遣走,突然就变了味道。</p>

过了一会儿,杨竺直接起身说道:“今日我已无兴致再饮。诸位同僚,我先告辞了”。</p>

随着杨竺的离去,新亭侯吴安也告辞而走。现在就只剩下黄寻、楼玄、李勖、谢和四人了。</p>

楼玄见剩下几人都是相熟之人,遂对黄寻说道:“黄校尉,先前你来敬我等。如今人少酒酣,正是该我等回敬黄校尉之时了。来,请黄校尉满饮此杯,以致我等初识之意”。</p>

黄寻闻言回道:“楼大人客气了,有道是‘相逢何必酌酒杯,流水光景年年似’。我虽与楼大人和李大人初识,但杯中之物又岂能说得清,我等契阔相悦之情。</p>

请楼大人和李大人勿要以酒添情,我等以文辞相论,这方才是智绝卓尔之士的妙用矣!”</p>

楼玄和李勖听到黄寻的这句诗,不由叹服道:“好文句,好文句!此句说出了相逢初识之人,不以酒杯为念,而以佳音为善的通透之意。实是道出了知己难求之憾矣!”</p>

黄寻听到二人称赞此诗,赶忙起身拜道:“此乃是我师父所作,我今借来一用,聊衬此景而已。请二位大人万勿以为,此句乃是我所作。不然我实愧对家师矣!”</p>

楼玄听到此诗乃是黄寻师父所作,于是出言问道:“黄校尉,不知令师之尊号?既有此佳作,为</p>

何却不名显于世”。</p>

“这个我还要请二位大人谅解。我出山之时,曾于家师面前发过誓。此生若不能封侯拜相,便永不能向旁人提起家师之名讳。所以请恕寻不能告知二位大人,家师之名讳”。</p>

旁边的李勖听到黄寻封侯拜相的言语,不由有些微恼道。</p>

“黄校尉好大的口气。封侯拜相之事,于我等来说。犹如天上之明月,不可揽之入怀。黄校尉却轻言此语,未免太过狂傲了吧!”</p>

黄寻见李勖愤而激语,于是出言说道。</p>

“昔日曹操携百万大军欲灭我江东,但周大都督尚没有丧失斗志,终破百万曹军于赤壁之上。</p>

今曹丕篡汉,实乃亘古未有之变局。我江东在陛下引领之下,肇建新朝。若是日后北伐中原,与蜀国一道剪灭曹魏。这功业多如赴江捞蟹,如何不能靠此功业封侯拜相焉?</p>

况我朝初建之时,陛下因诸元勋将领从讨之军功,毫不吝惜封侯赏爵。我朝有如此宽宏大气之陛下,掌御万里之山河。我等做臣子的,该当誓死效忠,北讨曹魏,建功立业。</p>

如此而论之,封侯拜相之事,纵是九天之明月,亦是可望亦可及也”。</p>

听到黄寻说出这番豪言壮语,一旁的楼玄与谢和,都不禁为黄寻双手合掌而拍,表示赞赏。而李勖却是完全被惊住了。</p>

李勖回想黄寻刚才说的这一番话,突然感觉自己与黄寻相较,犹如云泥之别。李勖瞬间感觉自己实在是没有脸面再待下去了,站起身来就要走。</p>

谢和见状,知道李勖这一走,日后就会跟黄寻形同陌路。说不定还会因为恼恨黄寻怼了自己,而与黄寻作对。这是对黄寻大为不利的事情。</p>

谢和于是急忙起身,拉住李勖说道。</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