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我支持(1 / 2)

加入书签

 国外?

哪个国外?

陆怀安眯了眯眼睛,盯着他:“你的意思是,想把他们生产线弄进来?”

“对。”陈翊之缓步走下台阶,慢慢地道:“我有个朋友,正好在国外,他所在的工业城市瓦辛格蒙,有一家冰箱厂已经破产了,报纸上已经发表出来,他将这封报纸拍电报发给了我。”

也是因为他们交情深,所以才知道彼此情况。

对于陈翊之暂时停止自己的事业,跑到南坪帮一个小厂子做冰箱,他的朋友是极度不能理解的。

不过不理解是一回事,帮不帮忙是一回事。

瞧着有这样的大好机会,朋友便索性拍了电报过来。

陆怀安看了他一眼,接过电报,仔细地看起来。

的确是破产了,而且设备全都在,准备出售。

“《金融时报》在今年2月就刊登过一篇报道,说我们全中国,即使是很小的工厂,也在寻找外国合资者,以帮助他们实现企业现代化。”陈翊之平静地看着陆怀安,认真地道:“我觉得这是一个机遇,我们不该错过。”

实现企业现代化,是谁都希望的。

毕竟陆怀安是尝到了甜头的,也深切知道,设备更新对于生产的产能提升有多大。

但是……

李鸿达看了一眼,狐疑地盯着陈翊之:“那,你就是承认,自己研究不出来喽?”

这话当真是说得尖锐刻薄,饶是陈翊之,都沉默了许久,才慢慢地叹了口气:“兴许是可以的,但时间上,有难度。”

他只准备留在南坪三年。

来南坪之前,他就想过这个问题。

他来这里,是为了报恩,但陆怀安的这个恩情,也只能够抵他三年青春。

而短短三年,想追平国外先进的冰箱制造,显然是不现实的。

尤其是,在当前陆怀安还没有完全信任他的情况下。

陆怀安皱了皱眉,想说他没有不信任。

可是下一秒,他又闭上了嘴。

如果他说信任,那么这批设备,他要是不要?

“这个电报,你借我看看?”陆怀安也没有瞒着他的意思,坦荡地道:“你也知道,这不是一笔小钱,我得仔细斟酌。”

陈翊之没想到他居然听得进去,眼睛一亮,哪有不同意的道理:“当然可以。”

如果陆怀安不肯,这封电报也仅仅是一张纸罢了。

只有在陆怀安想购买这批设备的情况下,这张电报才算是一个有效的信息。

回了家,陆怀安将电报平铺在桌面,陷入了沉思。

对于全国大肆引入国外生产线的事情,他是知道的。

当时李佩霖也跟他讨论过。

陆怀安这般在国内引入设备的行为,其实还是挺保守的。

但他总觉得,外国的月亮,不一定就是圆的。

这种心理,有一部分是受了三女儿的影响,当时对于她执意要出国留学的行为,陆怀安是非常深恶痛绝的。

可是……

陆怀安深吸一口气,又慢慢吐出来:或许,他不该带有偏见的。

只是这个决定,意义重大,他不能,也不敢单独做决定。

他打了个电话给许经业,询问他的意见。

“国外的?买啊!”许经业最近跟外国打得火热,经常从外头拉东西回来:“国外的设备,那肯定比我们国内的先进,想都不用想的,搞!”

陆怀安颇为无语,无奈地道:“但是……”

“但是什么呀!”许经业兴冲冲地给他说:“你听说没?津仓市那边,他们搞了个摩托车的生产线!你猜多少天搞成的!”

整条生产线要从国外运进来?

先拆解,再打包,再运输,再组装……

“怎么的,也得两三个月……吧。”陆怀安不敢肯定。

许经业哈哈大笑:“压根就没有!两三个月?哈!”

他得意洋洋地给陆怀安说:“一共才花了22天!厉不厉害!?以后咱们这边的摩托车,也会是便宜货了!”

那再便宜也便宜不到哪儿去,材料搁那摆着呢。

陆怀安烦恼地按了按额角。

“他们这事,可是被立为典型了啊。”许经业想到都挺美的,怂恿他:“你想想,你都好久没上报纸了,以前上那也是市里头县里头的,这回整个大的,咱也搞个先进,上上国家的报纸,多有面儿呀!”

上报纸这事,陆怀安真是敬谢不敏。

“那反正,我觉得这是个好事。”许经业也挺忙的,只丢下这么一句,就先忙他的事去了:“我现在跑船,我就知道,现在全国上下,我给你说,一天天的,成百上千条生产线全都在抓紧安装,你要真有这资源,我劝你趁早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