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行船闲话(1 / 2)
这样的思维若是换作一个读书人,周忱并不奇怪,能够考上两榜进士者没有一个庸人。让周忱没想到是王二这样一个几乎就没读过什么书的人竟然能够看透这其中的道理。
周忱无意识的用手指轻扣着酒楼的餐桌,发出‘嘟嘟’的声响,沉吟半晌叹了一口气道:“不光是如此,通过买地的收入,正好可以作为新政的启动资金!”
“周大人想过没有,普通百姓哪有钱买地,若是将官地变为私地,晚辈估计到最后土地全部都要装到士绅豪强的口袋里。”
“你说的这问题肯定存在,不过这就需要官府的干涉,百姓没钱,可是大明皇家银行有钱啊!老夫又一个构想,官府给百姓做担保,用土地做质押。向大明皇家银行贷款!”
“你这个要求肯定很难通过,这么大批量的贷款,肯定会有大量的坏账,不是所有百姓都能认真还贷款的。”
“这可能就是陛下生气的地方吧!陛下大概觉得老夫的屁股坐歪了吧!”
“不至于的,陛下绝对不会认为你的屁股坐歪了,这一点陛下对你是绝对信任的!”
“不说这个了,老夫就要搭乘官船进京了,下次见面还不知什么时候呢!今天你我忘年之交就一醉方休!”
“好!一醉方休,今天周大人就住在我家,你弟妹的厨艺不错,周大人也尝尝我夫人做的菜!”
“那老夫就叨扰了,还有你我既然是往年之交,以后老弟不要‘周大人’、‘周大人’的叫,如果老弟看得起老夫,那就称老夫一声‘恂如兄’!”
“这合适吗?”
“怎么不合适?你要瞧得起老夫,那就叫老夫一声‘兄长’!”
“那我就高攀了,恂如兄!”王二端起酒盅站起来道:“请!”
“仲义老弟请!”
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第二天去码头上船的时候,周忱发现王二也跟着上了船。便指着王二说道:“你小子隐藏的够深的啊!”
“恂如兄!我可听说今年陛下将除了海外,在外地的近臣都召回了京城,我看是陛下想我们了。”
二人刚说了两句话,就见胡元澄提着一个柳条箱匆匆忙忙的上了船,二人指着胡元澄笑道:“看来老胡也接到了进京的旨意了!”
“两位比下官来的快啊!”
“老胡!快过来坐!”王二招呼道。
“这就过来!”
“老胡最近忙什么呢?”周忱问道。
“说来话长!陛下给天津钢铁厂下达了一个旨意,说是要修一条从北京到天津的试验性铁轨路。”
“什么叫铁轨路啊?”
“两位难道没有听说过什么叫书同文、车同轨吗?”
“这与书同文、车同轨有什么关系?”
“知道秦朝的驰道是怎么修的吗?”
周忱不同于王二没读过多少书,对史籍还是非常了解的。尽管儒家对于秦朝这个不喜欢儒家的朝代百般诋毁,不过还是有人认真的去读关于秦朝的史籍。
秦朝的驰道并不是如现在的官道一般修成平路,而是而是修成了木轨路,马车只要制作出特殊的轮子卡在轨道上,就能减少摩擦力,能够省力快速奔跑。
这就是秦朝要求车同轨的原因,只有所有的马车规格都是一样的,才能毫无障碍的在驰道上奔驰,由于有了驰道,秦朝的后勤给养运输要比其他六国快的多。
“这样一条全部用铁轨修建,那得需要多少铁轨啊?我大明现在的钢铁产量供应的上吗?”
“下官正为这事犯愁呢!眼下大明到处都需要钢铁,如今大明主力军队都要换装新式火铳和铠甲,就这一项至少就要去掉钢铁产能的一半。
更别说陛下指示的农具必须要得到充足的供应,别的不说,就山东一地需要的农具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七十五万三千八百九十四,口五百二十五万五千八百七十六’如今已经过去了快四十年,山东的人口至少都有六百万以上。
这么多的人口施行土改之后,百姓的手中都会有一点儿闲钱,这就会对农具有一个旺盛的需求。地方上的铁匠能够解决一小部分,大部分的锄镰耒耜都要钢铁厂的农具分厂进行生产。
这样旺盛的需求,让钢铁厂苦不堪言,钢铁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从采矿开始,要经过选矿,洗煤、炼焦、冶炼、定模等环节。现在最制约钢铁产量的是劳动力不足。”
“既然人不够,你为何不向陛下申请要人呢?”
“怎么没要啊!陛下给的批复是所有行业都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加人力,若是全部想着堆积人力,那最后造出的产品一定是成本高昂,一件商品大多数人都用不起,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陛下的要求是能用机械解决的,尽量不要用人力,比如那矿石破碎,以前都是人力用锤子砸,现在已经用上了经过改进的风车动力破碎锤,使用破碎锤不但节省了人力,而且效率还提高了很多。
即使如此这人力还是不敷使用,你们可知是为什么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