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阿拉伯的商人(1 / 2)
哈萨木是这次前往君士坦丁堡的商人们的头儿,看样子有三十多岁,浓眉大眼,鼻梁高挺,是典型的叙利亚地区的阿拉伯人,为人很是精明。
当时也正是他代表其他商人前来和越儿谈判的,就是想跟她共搭乘达乌斯船长的这条大船一起前往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大家一起联合租船是经常有的事情,这样费用分摊,而且人多也正好有个照应,还有一个主要原因,他是集市首领亚哈姆介绍过来的,所以越儿很痛快地就答应了。
这些阿拉伯的商人一共是十二个,都是二十到三十多岁的年轻男子,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货物,香料、香水、挂毯、玻璃制品,还有贝都因人的毛皮制品,当然,少不了阿拉伯特有的珠宝。货物几乎装满了货舱,在甲板上还堆了不少箱子和包裹,但都被水手们用厚实的油布包裹了起来。
从撒马尔罕的阿拉比罕开始,越儿就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阿拉伯商人,尤其是常住在了大马士革后,每天都要和集贸市场里的同行们低头不见抬头见,时间长了对阿拉伯商人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但凡商人都是在经商过程中追求利润的,并且运用自己的勤劳和聪明,赚取属于自己的利益。在近两年的接触中,越儿总结出了阿拉伯的商人的很多特点。
他们重信义,大部分人都表现为性格急躁,每桩生意都希望能在商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在指定好的时间里你不能交货或付钱,他们就非常不高兴,如果你不及时道歉并按约定赔付,下次他们就不会跟你合作了,其实这也是信义的一种表现。
几乎所有的阿拉伯人对他们的顾客都很友好热情,待人接物很是热忱,不管你是穷人还是富人,也不管你是阿拉伯人还是外国人,他们不会有半点的怠慢。
如果是朋友,阿拉伯商人几乎是倾力相助。这点越儿的感受是最深的,只要他们认定你是朋友,那你就会在有阿拉伯商人的地方得到足够的帮助。就因为在撒马尔罕的那件事,阿拉伯的商人帮助她几乎完成了半个旅程。友情是他们最为看重的,和世界上其他商人一样,他们也是认熟人,朋友之间合作久了,就是稳固和长久的商业合作伙伴了。
因为阿拉伯半岛是香料的出产地,所以商业贸易很早就出现了,经商也是早期阿拉伯人的主要职业。悠久的经商历史也造就了成熟老辣的阿拉伯商人,他们的经商技巧不在波斯商人和犹太商人之下。
阿拉伯的商人口才都很好,在顾客面前夸夸其谈,口若悬河,几乎能说得天花乱坠,一旦涉及到价格,他们绝对不肯轻易让步,当你问到他的核心利益或货物来源的时候,他肯定会咬紧牙关,绝不透一点消息给你。
从撒马尔罕再到大马士革,越儿感觉到自己已经融入到阿拉伯商人里了,在亚哈姆的集市上,她总是出现在其他商人的店铺里,和那里的大人孩子混得很熟,娜达的名字总是被大声地吆喝着。除了胡杨老人,段英和程二牛他们还喊自己以前的名字外,她逐渐适应了大马士革的新名字。
撒马尔罕的娜娜,大马士革的娜达,没想到离开长安,自己居然有了新的名字,还被这么多的人响亮地叫着,仿佛这所有的一切,也开始习惯了。
“娜达小姐,娜达小姐,”一个声音一直在叫她,就在她的身边。
越儿猛地从自己的遐想中回过神来,转身来看,竟然是哈萨木在轻声地叫自己。
“哦,对不起,哈萨木先生,我没有听到,您有什么事?”
“娜达小姐,久闻你是天生的珠宝神童,我们这里有一个人,他手头上有两颗钻石,不知道成色和估价,想请你去给鉴别一下,你看方便吗?”哈萨木诚恳的脸上无时不在流露着一种刚毅,让越儿也感觉到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人。
“好的,哈萨木先生,不过我对钻石可不了解,您放心,我们这里有比我厉害得多的专家呢,走吧。”
哈萨木带路,越儿跟着他,来到商人们面前,一个年轻商人的手里正有两颗半个核桃大的石头,在阳光下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那个年轻的穆斯林见到越儿,很有礼貌地点头致意,“娜达小姐,我是一个皮货商,无意中得到了这两颗石头,很多人说是钻石,想要购买,我没舍得,因为我不知道它们的真实价值和准确价格,一直想请一个懂行的人鉴别一下,您看,可以代劳吗?”
越儿微微一笑,“哈萨木先生,您也是一位珠宝商人,您的看法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