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遥想当年(1 / 2)

加入书签

 报纸的收藏如今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不止在中国,世界范围内收藏报纸的大有人在。一股报纸收藏热正悄然兴起。据记载,我国早在宋朝以前的“五代十国”时期就有人开始从事报纸的收集活动,到了明朝末年,集报和剪报、抄报之风便在士大夫中兴起,并广传民间。到了清末民初,民间集报已成为一种时尚。到了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集报之风更加盛行,各地均成立了集报协会,不乏出现了一些集报名家。

人们一般都将1470年德国科隆出版的一份新闻小册子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其实不然,既然中国发明了造纸术,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第一份报纸也产于中国。严格来说,中国早在唐代就创办了报纸,当时叫《开元杂报》。宋朝以后又有了《朝报》、《小报》和《邸报》,出版方式也由原来的手抄本发展为印刷,造纸术和印刷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元代和明代的报纸都叫《邸报》。到了清代改称《邸钞》,后又改为《政治官报》。这些报纸都被人们遗忘于历史的长河中,直到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的创刊才标志着中国近代报纸的创刊。1822年安东尼奥创办的《蜜蜂华报》被认为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最早的一份报纸。我国自办的民间报纸要数1858年由黄平甫创办的《中外新报》,影响较大的则要数1872年创办的《申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最早的党报要数创办于1921年的《劳动周刊》。比后来影响最大的《人民日报》早20多年。

“袁老板,就是它了。”叶青指着报纸说道。

店主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哈哈哈,小伙子有两下子。得,算你找对了。”

黄灿闻听禁不住欢蹦乱跳地鼓掌,压抑了这半天,终于出了一口气。叶青也放松下来,可以说是历尽艰辛,好在最后赢了。太阳不知何时落尽地平线,天越来越暗。叶青抓住店主的手不放,“袁老板,不,袁叔叔,现在可以告诉我真相了吧。”

店主问叶青:“你想知道什么?”

“我的身世,我当年是如何进孤儿院的,还有你的班主任是不是苏海山,还有木雕鬼脸的下落……”叶青似乎有说不完的问题。

店主连忙摆手打断叶青的话:“得得得,你说慢点,一件一件来,我可没长着十张嘴。”

叶青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那就从日记里的班主任说起吧,他是不是叫苏海山……”叶青理一理思绪,开始询问当时的情况。

店主果然就是日记的主人,袁光明。叶青从他嘴里知道了当年的很多情况——当苏海山把一个婴儿递到袁光明手里,并让他带到孤儿院的时候,故事开始了。当时袁光明刚刚上大学,不过二十岁出头,苏海山也不过三十多岁,在考古学院任教。对于班主任交给的任务,袁光明不敢违背,很快把婴儿带到孤儿院,入院手续一天之内便办理完毕,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袁光明认为当时苏海山事先做了准备,好像知道要“捡到”一个婴儿似的。当时苏海山班里的好几个同学都在孤儿院义务劳动,苏海山每次都带队,可是自从这名婴儿入院以后,苏海山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去孤儿院。袁光明记得当时班主任说校外有些事情要处理,可能有一段时间不能上班,当时也没太在意。后来班主任和一个叫萧燕的传出风言风语的恋情,之后便辞职,再也没有回过学校,也没有去过孤儿院。

叶青基本可以肯定,当年那个婴儿就是自己了,是师父把自己带进孤儿院的,也就是说师父对自己入院以前的事情是知情的,甚至参与了当时的一些事情。对于叶家的变故,可能只有他最知情了。而且袁光明的话也证明了自己的判断是对的,师父师生恋的对象果然是潘巧雨和萧燕之间的某一个。他有问起木雕鬼脸的事情,孤儿院档案里记载,自己入院的时候身边的物品当中有木雕鬼脸的存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