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鬼魂也食蚂蟥(1 / 2)
此时的阳光暖暖的照在不知名的山上,老林子里仿佛都有着一线温存。这个季节,山上最多的便是各种各样,苍翠欲滴地高大树木,当然也少不了那些低矮的葛蔓。潺潺的溪水依旧流淌在林边,清澈的溪水甚至可以直接饮用。这里根本就没有道路,只有董青他们正歪歪斜斜地从山下走来。
“这地方看起来不像是阴间,花草树木与阳间的没有什么区别,”走在前面的董青,实在受不了了。其实,从来开始到现在,几人的心里一直都没有底。说是去找阎王殿,可是这阎王殿到底在哪,根本就没人知道。甚至可以说,这次脱离投胎大军,本来就是荒唐。
走在董青后面的南天道长,忙不迭收敛了心神,正了正神色。尴尬的咳嗽了两声,眉头挑起道:“阴间与阳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太阳照射的时候,据说阴间太阳照射的时间,只有两个时晨。”
“只有两个时晨?那阴间是不是因为日照太短,才叫阴间的?”董青半眯着眼睛。神色恍惚,呼吸急促,脸上一片迷惘不解的表情。顿时是又好笑又好气。自己本来说的是气话,哪里料到这个南天道长竟然当了真。
“现在看来应该是这样的。必定阳间的人类,无法到达这里,”南天道长环抱着双手,斜着眼睛瞧着空旷的四周,苦笑道:“人类对于地狱之事,大多都是传说而已。自然而然传说中的人类生存的空间,称其为阳间,人类死亡后,其灵魂所在的空间,称为阴间。空间的一阳一阴组成宇宙的总体墓地,人死后在阴间的居处时空,正宇宙空间与负宇宙空间组成宇宙的空间总体。
传说中阴间,又称阴司、阴府,或又称幽都、冥界等,是中华信仰文化中的概念,指人死以后居住的世界。中国文化存在普遍的阴阳理论,以现世的人间为阳间,死后生活的地方是阴间。至少在周朝以前,人们就认为人分魂魄,作为阳气的魂和作为阴形的魄结合形成人,人死以后,神魂灵气归于天,精魄形骸归于地,以魂气形魄来解释人前世、现世和来世的演化,并将精灵世界分为三界:地上的人间,天上神灵的天堂,地下精魄的地府。黄泉可能是中国宗教信仰中最早出现的阴间地府的概念。后来,汉代出现了道教中的阴曹地府,佛教传入后受其影响在道教原有的恶曹地狱基础上发展出了系统的地狱体系,即十八层地狱。地府的概念大于地狱,阴间的概念又大于地府。阴间泛指亡魂所在的空间,因而不局限于地府,甚或可能和地上人间在空间上重合而人无法感知;地狱特指囚禁和惩罚生前罪孽深重的亡魂之地,可以说是阴间地府的监狱和刑场;而一般人死后在地府仍可能含笑九泉,像在人间生活一样,上善之人死后甚至成仙成神荣入天堂。酆都大帝(酆都北阴大帝)以及五方鬼帝中的其他四鬼帝、阎王(阎罗王)或分立的十殿阎罗等则是冥界的主宰者,后土神(后土皇地祗)、泰山神天齐王(东岳大帝)、地藏王、城隍等也是掌管人生死的神。
坟墓被认为是人死以后在阴间的居所,传统上人们会将墓室装扮成在人间正常理想生活中居室的样子。《说文》:“墓者,没也。”。“葬者,藏也。”中国在早期有墓无坟,史书记载尧、舜、禹、汤王、文王、武王、周公等离世后都采用平地以下的墓葬。《礼记·檀弓》:“古者墓而不坟。”后来墓地又出现了地表以上的坟以及地上建筑。”
到了山口下,剩下的事就是董青跟许大平的了,他们来到了一条山谷,这里应该就是赵文翙所说中的阴气沟,这里的外貌没什么奇特之处,没有刚才过来那条沟那么猛恶,但是这是只直观的感觉,南天道长说看起来谷里肯定有大沿泡,务必要看清楚了再下去,陷到大沿泡里可就出不来了,要想下到阴气沟里,每人必须准备一根大木头棍子探路,下边的落叶太深,比沼泽地还厉害,幸好现在不是下雨天,否则别想下去。
阴气沟属于阴阳界山脉的余脉,两边的山势平缓,整个山谷的走向为南北走向,东西两侧都是山丘,最中间的地方终年受到日照的时间很短,显得阴气沉沉,谷中积满了枯烂的树叶荒草,除了些低矮稀疏的灌木,没有生长什么树木,出了山谷树木更稀,原始森林到此为止,再向前一百多里就是赵文翙所说的阴阳界。
踏过一片干土地带,五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面前几米远的草地上,黑压压的布满了蚂蟥,这些蚂蟥黑色棕色皆有,大得惊人,体形长短都在七八厘米左右,一只挨着一只,密密麻麻的间不容发,成千上万地数量将整个墙面都盖住了,这些大蚂蟥恐怕是受到了污水中某些成份的刺激,不仅体形比普通的大了一半,它们还能够靠着互相啃噬同伴的尸体,以及进入这段地带的老鼠、蛇和其它生物维持生命。
这些蚂蟥原本潜伏不动,慢慢的互相咬噬,此时有一小部分受到脚步声的惊动,它们立刻快速蹿动起来,一瞬间就产生了连锁反应,几颗树木上的蚂蟥好像沸腾的开水,没头没脑地到处冲撞逃窜,几颗树木上变成了流转的黑潮,有不少从几颗树木上掉了下来,五人都头顶肩膀上立刻落了一层。
董青想招呼众人往回跑,但这功夫不光谁也顾不上谁了,而且没人敢张嘴说话,挤掉下来的大大小小蚂蟥,掉在人身上到处乱爬,一张嘴说不定就钻嘴里几只,而且体形小地蚂蟥见缝就钻,钻进耳朵鼻子也受不了,它能顺着耳朵一直爬进人脑,只好各自拼命把掉在头顶肩膀上的蚂蟥掸落。
蚂蟥蹿得极快,董青他们跑是没处可跑了,只好抡着手中木棍将它们赶开,盼着这些蚂蟥赶快散尽,众人心神略定,从刚刚面对大群蚂蟥形成的黑潮中回过了神来,竭尽全力把能用的家伙全都用上了,总算是利用木棍使潮水般的蚂蟥从身边散开。
没过多一会儿,几颗树木上的蚂蟥就渐渐少了下来,董青腾出手来,替胡丽和许阿姨拨掉身上的蚂蟥,几人脸色都变了,宁可让恶鬼索了魂去,也不想被蚂蟥给活埋了慢慢咬死,许大平对同伴们说道:“趁着蚂蟥散了,咱们赶快冲过去……”
许大平话音未落,只听许阿姨大叫一声,她的身子忽地往下一沉,被污水里的一个东西拖倒在地,董青和胡丽发觉不对,伸手想去拽他,可拖住许阿姨的那股力量极大,董青虽然抓住了许阿姨的胳膊,但被那巨力牵动,脚底被带了一个踉跄,险些摔倒在淤泥之中。
阳间的蚂蟥是一类高度特化的环节动物。多数生活在淡水中,少数为海水或咸淡水种类,还有一些陆生或两栖的,多在温湿的地区。大小在4-200毫米之间。蚂蟥有环带,雌雄同体。所以,一般认为它是由一类适应外寄生的寡毛类祖先演化而来的。生活在水中的蚂蟥种类称水蛭,属蛭纲、分为4目(棘蛭目、吻蛭目、颚蛭目、咽蛭目)10科,约300多个亚种。水蛭多数生活在水中,也有生活在山林温湿地区的陆生和两栖种类,以吸取动物血液为生的称为吸血水蛭。少数掠食性和腐食性肉食水蛭并不吸血,而以蚯蚓、田螺和昆虫为主。
生活在阳间山林中的山蛭俗称山蚂蟥,在分类上属蛭纲、颚蛭目、山蛭科山蛭属的动物,营陆地生活,主要生活于温湿的山林中,吸食人畜及其他动物的血液。我国已记载11种,系东洋界三颚类群,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以海南山蛭和天目山蛭为例;海南山蛭主要分布于海南岛中部低海拔山区及其外缘的橡胶农场,是海南岛特有的一种草地种山蛭。随着橡胶种植业的发展,胶园内各种人类的经济活动增多,海南山蛭由原始森林扩散到其边缘的橡胶农场,山蛭有叮咬吸血习性,而且其密度较大,严重危害热带种植园工、山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天目山蛭生活于太行山上架林区,海拔1000~1900的山林草丛中,主要吸食人畜和其它兽类的血液。一般每年5月1日前后开始出现,10月1日之后渐渐稀少,在10以下的土层中越冬。6~8月为其活动盛期,密度最高,为害最大。其分布特点是阴坡多,阳坡少;潮湿的地方多,干燥的地方少;人畜来往的路边多,无人畜去的地方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