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这个比较难(2 / 2)
叶建义的声音说了,很快电话里传来了震动声响过,叶敏德有些低沉的嗓门传了过来:“建国?”
“老师,大年初一的,您还去实验室了?”
从叶振凯撒开脚丫子窜出去到叶敏德回来,这么长时间里郑建国已经有些隐约猜出来老人去干什么了,果然他还没问完就听老人笑道:“陶野做过的那个重复试验后面出现了差异,这不听说我给你说重复试验成功了,这些天就埋头在找差异原因,今天早上才知道是活性温度不达标,实验室那天太冷了——”
“这个比较难,反复的加热,冷却,添加引物,再重复,现在缺的就是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了。”
郑建国没有具体的操作过这种酶促扩增链式反应的试验,可他对于试验的标准化理解却不是这会儿国内诸人能够想象的:“比如活性温度多少度都要做出规定,最好是使用带温度计的试验仪,耗材资金方面你们不用去考虑,既然属于委托试验开发,只要做好实验和数据的记录就行了。”
“嗯,找出了那次试验差异的原因,这个重复试验目前来说已经完成了,但是问题还有不少,陶野认为酶的活性温度上限太低,不到五十度就失活了。
如果能够找出一种耐高温的酶,不光可以节省多次添加产生的费用,而且还可以降低人工多次添加时带来的干扰,毕竟每次往试管中添加引物,都会对试验结果带来不确定性的干扰——”
重复试验中的酶是进口的,由建国公司出面在港岛地区采购给实验室用的,原因并不是说这会儿国内各大实验室没办法搞出来,而是排除叶敏德口中所谓的不确定性干扰,主要还是国内实验室的技术和实力参差不齐,为了去除这部分原因也就只能进口。
只是郑建国很快明白过来,这并不是叶敏德在简单的提出建议,而是在引导他去关注目前实验室内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且是希望他能够将下一步实验室的工作重心放在这个方向上,确切的说是在教他怎么成为实验室的负责人。
脑海中想起托马斯和费舍尔两位教授在实验室里的做派,郑建国也就更加能够体会到这位导师的苦心,一个实验室的负责人并没有具体的工作内容,也就是说什么都不干就可以,但是一定要有该领域内自己的思考,也就是制定实验室工作的目标。
托马斯基于原子级石墨层的重复试验以及费舍尔基于原子级石墨层的物理特性研究,这都是两位实验室负责人给出的问题,然后下面由研究员和苦力们去用试验过程去验证结果找出解答,再由负责人来对比答案和自己想要的结果是否相同。
只是很快,郑建国又有了些许的明悟,他之前向叶敏德透漏过这次重复试验的目的,那就是将任意的DNA片段扩增到自己想要的长度和浓度,现在看来当时自己显然把自己当成了这个实验室的负责人,制定目标让下面去完成。
而叶敏德的角色也从导师变成了实验室下的项目负责人,由他来执导和训练包括研究员陶野以及其他苦力们怎么完成这个任务,现在则像是在和自己汇报实验结果和问题点,郑建国不知老人是故意这样做还是无意的,也就怀着略带忐忑的心情开口道:“那您有什么建议?”
“我感觉你可以问问那些生物公司他们有没有这种酶,没有的话就去查找下有没有和耐高温聚合酶相关的论文,而如果连论文都没有的话,我的建议是就需要去寻找可以提取这种酶的微生物,当然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金,如果论文都没有的话,这又是个项目。”
叶敏德倒是不知道郑建国想的有点多,当然他实际上这会儿也把自己放在了实验室项目负责人的位置上,只是和郑建国想象的有些不同,他是把这个委托当成了上面下发的课题研究任务。
而之所以这么想的原因,则是委托协议里面只要求了结果和技术所有权的归属,至于论文作者著作权方面没有要求,在他看来就是差不多郑建国拿钱给他和陶野几人刷论文,毕竟上面给的课题研究任务也是这样做的——成果归国家名誉归个人。
再具体到个例上来说,郑建国等了年把时间都没收到回信的青蒿素大佬便很能说明问题了,个人荣誉属于她而成果却被各个部门拿去和国外药企合作,最后就落了那个样子。
当然,如果单是要郑建国出题目的话,那他这个实验室负责人的身份还是很合格的,听到老人让他去生物公司打听有没有这种酶的想法当即排除,且不说有没有这种酶还不好说,如果有的话再引起人家的好奇,那么这个研究就有可能提前曝光。
郑建国这会儿并不知道他正折腾的这个技术也是个诺奖级成果,否则以他的个性那肯定是要把自己名字给挂到论文上去的,毕竟这个世界上有嫌钱太多的,但是没谁会嫌自己的诺奖成果太多。
郑建国之所以关注这个技术,还是因为他在记忆中感受到的生物学,确切的说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大爆发带来的感受,靶向药基因组学克隆技术等等等等,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要震惊天下的,而没有足够的DNA长度和浓度又怎么支撑得起这些研究?
而现在叶敏德提出了问题,郑建国也是有种理所当然的感觉在里面,毕竟他还没认为自己发现的技术都像螺杆菌和石墨烯那么简单,至于能够提取出耐高温的酶的微生物,那肯定是要在高温环境中存活下来的才行:“能够提取出高温酶的微生物只能是在高温环境下,咱们国内的温泉应该有不少,如果让人去采集研究的话,您认为有没有可能发现需要的微生物?”
“温泉里面肯定会有些嗜热菌的,从生物进化学上来说这点当然不用去怀疑。”
出乎郑建国的预料,叶敏德直接开口告诉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接着又听老人开口道:“正好现在年也过的差不多了,我打算给他们放几天假休息休息,然后回来就出去看看,你的年怎么过的?在宿舍里看书还是上课?”
“年是去大使馆过的,今天下午才回来,现在上课的次数不多,该学的东西大部分都在国内学的差不多了,问题还集中在专业医用英语方面。
为了缩短国内外的研究差距,我感觉您可以考虑下翻译些教材让学校去用,毕竟我听说国内的《赤脚医生手册》都出新版了,厚度比我以前看的多了两三倍都不止。”
技术是在时时刻刻更新的,郑建国想的是叶敏德能够把国外的这些教材或者期刊论文上的东西翻译到国内,怎么说也是个著书立传的成果,据他所知国内不少所谓的大佬都在这么干,却没想到老人的嗓门依旧:“我的事儿就不用你操心了,你好好学习拿到行医执照再来对我指手画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