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兖州大学(1 / 2)
既然江河的身份已经在江家人中半公开了,江河便不打算在高鱼多待几日,以免惹祸上身。之前带着李氏姐弟二人也就算了,江河可不想搭上整个高鱼江家来为自己陪葬。在没有找到薛县纵火一事的真凶之前,江河不希望任何人因为自己而死去。</p>
第二日江樵把江河叫到了他所住的庭院之中。</p>
江樵希望江河能够予以江家一定的照拂,眼下之意很是明白,江家已经十余年没有出孝廉了。家里面除了江河之外,没有一个做官的,怎能够称得上是世家呢?</p>
可是江河今年的名额已满,且江家眼下并无合适的人选,江樵的儿子江泯今年也才十六岁。且经书功底也不佳,江河也不想昧着良心去举荐他,于是约定好让江家明年派遣子弟到昌邑读书,江河派人亲自教导,争取在三年之内,举上一个孝廉或者秀才。</p>
大陈的秀才可比孝廉值钱!</p>
大陈的秀才一年只有两个,而孝廉却是一个州就可以举两个。幽州、冀州、青州、徐州、兖州、豫州、并州、凉州、扬州、荆州、益州、交州再加上司隶,一年也有二十六个呢!</p>
江河是希望江家能够在三年之内出来一个秀才的,若是实力不允许,自己也得动用关系把人送到孝廉的位置上去。</p>
江樵明白,虽然江河如今认祖归宗,可是并不代表着江河的资源就是江家的资源。毕竟中间隔阂已深,还需慢慢填补。</p>
再让他放宽心,好好处理政务之后,江樵便让江河回去了。</p>
在高鱼城逗留了一日,江河等三人便踏上了归途,这次因为有江家提供的马匹,不到一个时辰,三人便来到了大野泽畔的渡口,打算乘船南下,途径巨野县,抵达昌邑。</p>
毕竟现在的时间虽说还来得及,但是江河打算早些回去布置一下婚礼的具体内容。因为近来兖州府库不实,这次的婚礼本来就资金有些不足,若是在仓促举办,实在是对不起李静姝。</p>
八月二十六日,正午。江河一行三人结束了回乡之旅,江河可没想到这次回乡不仅仅回了李静姝的乡,自己居然也能认祖归宗,找到了自己的“乡”。</p>
安置好了李氏姐弟,江河来不及休息就来到兖州正堂,处理这段时间挤压下来的文件。只能由江河审批的文件一共也没有多少,江河很快就处理完毕。哪怕自己多累一点,江河也不愿意把这一份工作交给他人。</p>
因为江河规定必须由自己处理的文件,除了正常的朝廷重要文件之外,其余都是江河自己给这个时代的礼物。</p>
兴水利,是为了抗旱抗涝,兖州本来就地处水患之地,近来又有旱灾,这是为了补齐兖州的短板。</p>
重教育,是为了教化开导一方,虽说这封建教育会固化人的思想,可是若是能让更多的人识字,不也是好事吗?江河也想过把后世的教育带到如今,可是却尴尬的发现未必比四书五经更适合现在。</p>
在眼下的大陈,思想统一可比什么科技进步来得要强。江河的初步规划就是在兖州治下的一百零二个县,每个县都要修建一所小学,每年起码要教授五十人。</p>
六郡之中,在原有的八家书院的基础上,拆分新建为十八家书院,每家书院每年也是起码教授五十人。</p>
另外在昌邑设立一所“兖州大学校”,简称兖州大学。搜罗各方名士、名师,包括各地声名显赫的隐士、各书院抽调来的先生和江河的各个属下。组建成一个大约五十人的教师团队,明年从各书院招收学生,并向社会招生。</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