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堂上议事(2 / 2)

加入书签

考试吧!

其实通过考试来选择官吏也不是从什么隋朝的科举制才开始,早在汉朝就已经有了这样的萌芽,当然在大陈,这显然还是个新鲜事物。

不过这既然是新鲜事物,江河怕引起非议,于是又给这个假科举披上了另外一层外衣。就是举荐!

对外称举荐,其实就是让他们自己举荐自己。而举荐出来的人,则是需要通过江河的测验,说是测验其实大家的题目都是相同的。而且江河打算采用笔试的方法而不是口头考校。

这样一来,江河就能得到他们的考卷而不引起社会上的动乱了。

至于到时候选拔人才时是侧重才学还是侧重门第,还不是江河说了算?

江河把这个想法告诉给了杨善会,杨善会也颇为赞同,而且认为可以以挑选学生为借口进行这场官吏选拔。

“学生?我收学生?”江河一脸诧异。

“没错,主公不久就贵为一郡之尊,牧民百万,大家岂有不争相攀附之心?到时候大人再把这件事情抛出来,就算不是让大家回答同样题目,也不是笔试,只要能挑选出来英才,大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嗯!你说的对,的确不应该拘泥于科举的一些制度。得到英才才是我的目的。可惜敬仁不是此地之人,不然一定能为我提供不少的人才。”

“主公怎么忘了一个人?”

“你是说……”

杨善会面含微笑:“正是,如果是他的话想必大人根本不用为人才的事情发愁。”

江河一拍脑门,怎么把这尊大佛给忘了!

这尊大佛复姓公孙,官居琅琊王一朝兖州刺史,师从前太傅王喆,正是此时安居巨平的公孙冶是也。

这公孙冶是王喆的徒弟,不说是齐地士大夫中的领袖也是齐地士人们的风向标,自己若是想要求得人才,找他还不简单吗?

当即修书一封,给公孙冶。

先是给这个便宜师父请安,告诉他自己在泰山做的微薄工作。并表示在博县攻下之后就派人将他接来,然后江河就表达了自己手下人才紧缺希望师父可以派遣几位师兄师弟,弟子门生前来帮助江河。

只要公孙冶敢派人来,江河不怕这些人成不了自己的手下。

而后,江河让杨善会为自己起草一封请求赏赐、表明战功的捷报,准备献给琅琊王。随着这封捷报,江河还命人送去十万石粮草。江河清楚琅琊王大军在外最缺的就是粮草,只要粮草到位,想必琅琊王连三公都能封出去。

自己之前就给了琅琊王不错的印象,只要是他来要粮草,江河往往都是两三倍供给他,这可把巨平的粮仓都快搬空了。要是琅琊王连一个泰山郡太守都不愿意赏赐的话,江河是真的不想侍奉他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