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弦上流水西东(2 / 2)
“哦!?”师潇羽依然半信半疑,“听姐姐的口音,似乎不是姑苏人士。敢问姐姐从何处来?求见何人?”从杏娘的口音中,她早已辨识杏娘并非当地人士,见到桐花便似有离肠枨触,便更加确信杏娘乃是辞家远游。
“姐姐我打临安府来。不过,若说十四年前的话,我应该是从汴京城来。”
“什么意思?”师潇羽注视着杏娘,一脸困惑。
“我很小的时候就为人收养,我的养父姓崔,与养母何氏都是极好的人,待我如亲生儿一般,虽然寄人篱下,但我也没怎么吃过苦。后来因为战乱,我就跟着他们到了临安,一路颠沛流离,全赖二老慈心,我才得以保全性命至今。”
杏娘略顿了顿,借以调整了一下长久压抑而悲伤的情绪,接着她以一种庄重肃穆的口吻说道,“不过我本姓张,我的爷爷是渊圣朝中的臣子,上字讳叔,下字讳夜,字嵇仲。”
“啊!”听罢,师潇羽不禁一惊,“就是那位率军守护汴梁城,后来在白沟殉国的那位忠烈之士?”师潇羽因为震惊而睁大的眼眸真挚而激动地书写着一种敬仰之情,这让杏娘感到自豪与感动。听着师潇羽口中“忠烈”二字,她的胸中更是为之一热。
“不错!”杏娘答得肯定而骄傲。
“他与你来平江府又有何关联?”对于向来敬慕高洁之士的师潇羽来说,张叔夜的名字和事迹,她自然知晓。所以此刻她再看杏娘时,眼神之中不自觉地多了几分敬意,同时,她也觉得自己今日于此待人,着实轻慢了人家,是而她又有些难为情。
“妹妹既然知道我爷爷的事情,那想必也听说过我父亲的事情了吧?我父亲母亲都在那一场变故中去世了。”
“令尊?”师潇羽略一思索,瞬间明白了杏娘为何会有刚才那番联想与感伤,也明白了杏娘并非有意嘲讽自己,全然是自己误会了。
“嗯,我听说过。”师潇羽答得倒是坦然。
“那妹妹是听何人说的?”
“我是听我的一位叔叔说的。”
“敢问妹妹的那位叔叔是怎么和你说的?”
“呃——”师潇羽眼眸一转,迟疑了一下。
知道了杏娘的身份,自然也就知道杏娘所指何事了。张伯奋通敌叛国、畏罪自尽的流言,当年甚嚣尘上、不绝于耳,那时刚懂事的师潇羽自然不可能不知道这位姓张的人物事迹。
尽管这些流言已经过去很久了,但师潇羽并未忘却,眼下她之所以迟疑,只是因为她需要一点时间来组织一下自己的语言,并斟酌一下自己的措辞。
“市井之徒,是非不分,最擅无中生有、人云亦云,尽拿一些小道消息来造谣生事。姐姐无需理会!我和我那位叔叔,可从来不信的。”师潇羽先为自己剖白道。
杏娘淡淡一笑,不以为意,将信将疑地说道:“是吗!世人皆道我父亲通敌卖国,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难得你和你那位叔叔竟会相信我父亲。”
“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血化碧。忠臣之心,连高居庙堂的主上也未必能察识,更何况那些远在江湖的黔首庶民呢?”师潇羽一边竭力宽慰着杏娘,一边寻思着该如何让对方相信自己。
为了以固其信,师潇羽复又说道:“鶗鴂雕卉、薏苡惑珠,自古以来,便不乏其辈。姐姐乃是簪缨之后,这样的事,这样的人,想必见得多,也听得多了。我那位叔叔十多年也在汴京,虽未曾与令尊相识,但敬慕已久。令尊当年的事情,他也听得一些,可是这些流言又怎能敌得过他的亲眼所见呢?”
“亲眼所见?”杏娘惊疑地回头相顾,眼眸之中顷刻间杂糅进了惊诧、犹疑、喜悦等万千情绪。
“嗯,没错,他亲眼见过令尊骑骥驰骋、纵横沙场的情景。又怎会相信这些飞短流长呢?”师潇羽坚定的语气不容置疑,杏娘引耳相闻,深感于心。寥寥数语,有如雪中送炭一般瞬时让她那颗冰冷的心有了几分暖意。
凭着幼年并不完整的记忆碎片和多年来何琼芝断断续续的回忆,她在脑海中拼命描摹着那个金戈铁马的战争画面,细心勾勒着那个立马扬鞭的铁血英雄,最后敷色渲染,其磅礴的气势,其飒爽的英姿,无不饱蘸着杏娘多年来饮恨吞声的血与泪。
曾经这副画面终日阴郁悲戚,令人不忍卒视;直至今日,这副画面才多了一丝雄壮的气魄,多了一丝浩然的正气。
杏娘很想再追问下去,以为这副逐渐褪色的画面再增添几分明亮的色彩,但是眼下还不是时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