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宋翊献策(2 / 2)

加入书签

他们这些都是朝中老臣,也是朝廷中立势力,更是以真王马首是瞻,从不掺和太子和二皇子之争。

其中,有仁德之士抱着一线希望,恳请宋翊道“姑娘,事关重大,百姓疾苦,还请姑娘仗义执言,若有治虫之法,也是为朝廷解难,为百姓谋福。”

接着,众人拥护不已。

宋翊心中也有忧民之心,若虫灾不赶紧治理,耽误了耕种,等冬天来临,不知道会死多少人。

宋翊心中游移,思虑再三,最后咬了咬牙,决心为了百姓放手一搏。

也终于开口说道“各位大人都是国之栋梁,奴婢人微言轻、口笨拙舌,若言辞谬误,还请各位大人海涵”

“奴婢从古籍杂志中看过,凡水、旱交替之地,必有蝗害为祸。蝗蝻已孵,成为飞虫,随风飞跃,可跨千山万水。若不及时治理,必定危害周边城郭。到时青黄不接,路有饿殍,只会成为人间炼狱”

“姑娘说得即是”

屋内众人点头如捣蒜,纷纷应和。

宋翊心中信心大炽,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说道。

“奴婢听闻太子之法,让人在土里掩埋石灰杀虫。虽然石灰有杀虫之功,却对农民土地也荼毒深重,这是饮鸩止渴的办法,实属下下之策。现在土地已伤,只能找亡羊补牢之策,将石灰从土中分离出去,恢复农田生机”

“再来,对成虫的蝗虫,需要想‘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方法。”

“姑娘聪慧,但不知姑娘所说‘改’和‘治’都是什么?”

其中一人问道,旁边众人引领相望。

宋翊并没有觉得问话之人唐突,反而因为成为众人的中心,而有些心潮澎湃。

宋翊在朱熹的鼓励下,说道“改治结合,就是防治和根除并行。所谓防治,当然划分辖区,责任到岗,不允许推诿塞责。对本辖区内的蝗虫,辖区官员要发动百姓,早发现、早扑杀、早预防。”

“所谓改,指改变蝗虫滋生条件。蝗灾发源地一般是河湖沿岸的河滩、淤积三角洲、沿海盐碱地。这些地方雨季积水,旱时露出,正适合蝗虫产卵。长出的禾本科杂草又是蝗虫的食物。这些地区要修水利,并垦荒变田,种植飞虫不喜植被。使飞虫无粮可食,才能避免虫害再生。”

宋翊侃侃而谈,周围无不拍手称快。

朱熹听宋翊说的话,心中震撼,对宋翊的眼神更加讳莫如深。

小黑则在一旁,张大了嘴巴,一副不可置信又无比崇拜的表情。

宋翊的话,让周围人以为获得了方法,无不焦急不已,想尽快上报朝廷。

但宋翊却并没有同意“各位大人,奴婢方才所言,都是一些理论,并不是操作良方。要想举国之力,治理蝗灾。除了这些以外,还需可方便操作的指导。而具体方法还需奴婢思考一下”

众人听闻,对宋翊的信心越来越大。

也不催促,但却让宋翊立马思虑。

宋翊没有办法,想不出推脱之策,只将脑海中的各种方法一一写下。

等宋翊停笔,周围人无不称赞。

“此乃最优治虫方法。这等妙计,我等可想不出来。姑娘,好智慧啊!”

宋翊被人夸赞,还有些不好意思,连连摆手,不敢夺先人之功。

但心中却是十分受用的,自己不单是帮了真王,也帮了河南等地的百姓。

这些方法,也只不过是她借鉴前人智慧,稍加修改后,形成的方案而已。

但如果真的能帮助百姓,她也愿意承担沽名钓誉之责。

宋翊献出的方法虽然有迹可循,但朝廷这次也十分谨慎了。

皇帝让人仔细研究,无危害后,才下颁政令,让各处依照新的治虫方法治理蝗虫。

就在宋翊忐忑下,又过了月余,新的政令在河南等蝗虫灾害大的地方有了成效。

河南等地纷纷传来喜报,蝗虫危害正在被遏制。

百姓更是因为宋翊提出的“烹食”指南,将抓捕来的成虫烹煮成美味食用,减轻了因虫灾造成的粮食的压力,饿死的人数大大减少了。

至此,整个乾朝都知道真王府内有一神女。

宋翊名声初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