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伏阙危机(上)(2 / 2)

加入书签

新附官员,本就比不得老人的地位,在这个站队的关键时候,再找不准自己的位置,恐怕也没有未来了。</p>

二人便是推立黄明远为帝最积极的人,眼看这个时候,人心动荡,便知士气不可废,一旦气势泄了,此事就要无疾而终了。于是二人便计划着来一场伏阙逼宫,让卫公和天下人感受到他们的决心。</p>

不管此事能不能成,至少要让卫公看到他们的态度。</p>

唐祎此人,素来心思灵活,善于见风使舵。他计划这次伏阙,未必真的是想伏阙,只是希望黄明远能感受到他的态度。</p>

也就是李子孝和陈远见黄明远的第二日一早,唐祎、王文同二人便召集了信都城中四十多名官员,准备来一场伏阙。</p>

虽然有人认为,这么做会不会让人觉得他们是逼宫,但最后为王文同给否决掉。</p>

在王文同看来,这不是逼宫,而是拥立,是忠君的行为。</p>

这么大规模的组织,根本瞒不住陆贞的拱卫亲军府。</p>

虽说陆贞不敢明面上对大臣进行监视,但因为有监视各地舆论的职责,自然是会把目光放在这种群体性时间上。</p>

得知消息后,陆贞根本不敢隐瞒,立刻向黄明远汇报。</p>

黄明远得知此消息,刚开始是有些紧张和愤怒的。</p>

自古以来,不是没有大臣伏阙的,但都是零零散散的个人行为。文化人进行大规模伏阙事件,还要到北宋靖康元年,因反对罢免主战派李纲、种师道,太学生陈东率领太学生伏阙上书,后应者数万。</p>

而伏阙真正成了官员对抗天子的一种手段,更是要到明朝中后期,在嘉靖帝时期的“大礼议”事件达到顶峰。</p>

大臣动辄伏阙,天子动辄庭杖。</p>

后世再看,伏阙之人未必一定都是对的,但双方的行为,真真是都不要脸了。</p>

王文同和唐祎伏阙,二人要干什么,这是把自己当成宋徽宗、宋钦宗,还是嘉靖帝、明神宗?</p>

我退而敌进,得寸而进尺。</p>

任何有头脑的领导人,都不会放任下属做这种危险的行为。搞如此大规模的串联,黄明远下意识的就认为这其中必然隐藏着巨大的阴谋。</p>

不过后来冷静下来,黄明远倒是看穿了王文同和唐祎的用意。</p>

二人胆大,为了投自己所好,啥事都敢干。</p>

或许二人小心思有,但若是说想耍什么大阴谋,量二人也没那个胆量。</p>

但那也不行。</p>

始作俑者,其无后也,不能让他们养成伏阙的坏习惯。</p>

当然也不能粗暴的阻止。</p>

群臣为拥立自己而集体进谏,即使这么做会弄得黄明远很被动,黄明远不能当这个恶人,否则那是打消臣子的积极性。</p>

更不能动用拱卫亲军府,那会使得问题复杂化。</p>

所以黄明远命陆贞告诉陈远和李子孝,令二人处置。</p>

就把问题压在文官集团之中,让他们自己解决吧。</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