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两栖浮桥(2 / 2)
这样的行军速度,在这个时代,简直就是奇迹啊。也幸好是渭北平原,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没什么遮拦。否则根本不可能这么快。</p>
众人到达渡口之时,天刚蒙蒙亮,此时离着辰时还有近半个时辰。</p>
李渊不敢耽搁,立刻指挥众人搭桥渡河。</p>
对,正是搭桥。李渊带了这二百多平板船,其目的就是在渭水之上,搭建一座浮桥。只有这样,全军才能最快速度的渡过河去。</p>
唐军先在河北岸打了三个铁柱,然后栓上铁链。又乘船到了南岸,再打了三个铁柱,绑上铁链的另一头,将三条铁链横在了渭水之上。</p>
截下来,唐军以中间的铁链为中轴,两侧的平板船纷纷向铁链靠近。进入到三条铁链夹着的中间位置。</p>
平板船上面板子的四周,都打了孔。</p>
这时船上的人便用铁索,将船的两侧的孔锁在铁链上。然后再用铁索,将南北并列的平板船依次给固定住。</p>
就这样,两道简易却坚固的浮桥,就搭在了渭水之上。</p>
为了保证两道浮桥的稳定,唐军还用麻绳将东西并列的两船给绑住。</p>
虽然浮桥看起来还是摇摇晃晃,高低起伏不平,但至少可以保证行人通过。</p>
</p>
这时候,上百个羊皮筏子也派上了用场。李渊担心渡河的人多,这条浮桥撑不住这么多人,便让人将上百个羊皮筏子挨个绑在浮桥两侧。</p>
浮桥搭建而成,连亘两三百米长,沟通了南北,保证了唐军的渡河。</p>
而最关键的是,浮桥的修建为唐军渡河节省了足够的时间,从修建到结束,用了短短不到一个时辰。</p>
这一次,唐军工匠享受到了将领的待遇,都是骑马拖着铁链先行到渡口做准备工作的。因此整条浮桥修好,尚未到辰时。</p>
离着午时还有两个时辰,先期渡河的斥候回报,远在东渭桥的隋军主力,似乎是发现了他们,已经开始向渡口方向赶。</p>
从东渭桥到渡口,不到十五里地,这么短的距离,隋军的骑兵转瞬即到。</p>
李渊最先带头渡河,而先头渡河的是李渊的亲卫和唐军中的骑兵。</p>
毕竟是临时修建的浮桥,也没什么时间管细节方面的事。所以这浮桥实际上是粗糙劣质。人走在上面,深一脚浅一脚的,感觉是浮浮沉沉,左右摇晃,随时都要掉下去一般。</p>
两桥并起来不过两丈宽,而李渊为了加快渡河速度,命骑兵呈两列,步兵更是呈四列渡河。</p>
平地上走路这距离都狭窄,更何况是在摇晃的浮桥之上。</p>
众人走在桥上,左摇右摆,时不时的就会撞到身边人。而因此被误撞下水的,不知道有多少人。</p>
渭水之上,只听见“扑通”、“扑通”的落水声。</p>
而落水的人甚至来不及呼救,便被急湍的河水冲走了。</p>
这渡口狭窄,河水自然是有些湍急了。</p>
亲卫队和主力骑兵渡河之后,李渊便下令在渡口西侧构建阵地,阻击隋军,保证三军渡河。</p>
一线阵地,都是唐军最精锐的军队。</p>
这个时候,李渊也顾不得精锐部队的损耗了,这一仗,必须得撑住。</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