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两虎相争(1 / 2)
隋军占领了三弥山的西突厥牙帐,狠狠地抽了西突厥一巴掌。</p>
射匮可汗心中大恼,顾不得师老兵疲,连番大战,又率军向西,准备夺回天山以南,报这一箭之仇。</p>
而此时的天山以南的局势,已经完全和射匮可汗想象的不一样。</p>
隋军占领龟兹之后,堵住了从热海往天山以南最近的道路。而黄明辽占领突厥牙帐,歼敌近万,西突厥在天山以南最后一支主力部队覆灭。大隋重新取得了对天山以南的控制。这时候射匮可汗再想着与隋军一战,天时地利人和俱不占优势,已经晚了。</p>
黄明辽占领三弥山之后,便料到射匮可汗若是在河中得胜,必然会对隋军发动报复性攻击,于是调集兵力西进至大石城,准备和西突厥摊牌。</p>
其实黄明辽也不想和射匮可汗决战,大隋在西域缺的就是时间。他手中军队极缺,根本不能和动辄十多万军队调动的西突厥大决战。</p>
当然,吃下去的东西,就是噎着也得强咽下去。这一次既然将西突厥的势力赶出天山以南,就决不能让他们重新返回,为此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p>
于是黄明辽命令契苾葛从鹰娑川草原北上,杀入伊列河谷,做出威胁西突厥腹地的样子。又调动龟兹、焉耆、高昌等地的土人,组建附从军,摆足了和西突厥决战的架势。</p>
大业十年八月,勃达岭。</p>
射匮可汗屯兵顿多城,此时心中满是惊异。隋军来的也太迅速了,他还未动,隋军已经主动出击到他眼皮子底下。</p>
整个勃达岭上,旌旗如林。而隋军的营帐更是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连绵不绝。射匮可汗也不知道隋军有多少人,心中有些惊慌。</p>
西突厥虽然家底厚,但也扛不住挥霍。这两年又是遏索山,又是河中,又是碎叶川,西突厥军队连番大战,几乎没有停过。射匮可汗虽然击败了薛延陀部和河中叛军,但两地皆需要布置守军,因此射匮可汗这一次虽然倾巢而动,但手中实际上能用的军队不超过五万骑。</p>
射匮可汗原本的底气是很足的,但现在看来,五万骑真的不算什么。</p>
双方在勃达岭进行了第二次大决战。</p>
此战并没有出现上一次骑兵大对决的场面,双方都有保存实力的意图,因此都收着打。黄明辽不愿意消耗过多兵力,因此在岭上布置了重装骑兵和步兵,然后利用弓弩优势,居高临下。</p>
而射匮可汗对于上一次隋军具装甲骑的威力,心中着实畏惧,不敢与其硬碰硬,多布置轻骑兵在外围袭扰。因此双方这一次大小发生了十余场激战,没有一次达到上一次大决战的规模。</p>
双方一直从八月底打到十月初,但始终没能结束战争。此时天气转冷,寒衾入骨。胡天八月即飞雪,更何况是十月的隆冬,到了这种时候,这仗也打不下去了。</p>
隋军还好一些,黄明辽之前便对这一仗做过最坏的打算,料想此战时间不会短,因此早就让李节提前预备好过冬的冬衣和石炭。</p>
伊吾、蒲类等地,石炭资源丰富,后世著名的准东煤田、哈密煤田都在这里。丰州采石炭、制石炭技术已经很发达了,所以黄明辽到西域之后,立刻勘探石炭矿,用石炭取代了木头、马粪取暖。</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