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再造圣贤(2 / 2)
这无论是对黄胤之还是对以后的黄明远,都是有极大好处的。
黄明远不是羯人、鲜卑、匈奴这种异族,若要未来真的统一天下,就不能完全依靠暴力基础。为什么隋末很多州郡纷纷主动投降唐朝,除了关陇贵族的支持,李渊家族的声望也很重要。
现在的黄明远有了一个“战神”的声望,自己不作死,其名望便会不衰。但家族文化上的声望更重要,这才是能让黄家从一个暴发户跻身到真正的世家大族的根本所在。
黄胤之听得孙子的建议,也萌生了著书的想法,他如同一名剑客一般,一直磨砺了四十年,该有一份成果了。
实际上黄胤之这些年也自己注了,脱胎于乐逊传承的服虔,还著有包括、、、等书,只是都不是显学,属于一家之言。
黄明远准备将大父的邹山私学扩建成邹山学院,依托学院建立邹山学派,传播大父的学说,如此一般变更将大父的影响扩大起来。
黄明远与王通谈论时想再造圣贤,实际上自己的大父才是真正能够成为也应该成为圣贤的人。
黄明远更写信给自己的大姐夫孔颖达,请其前往邹山佐助大父。虽然丰州学院很重要,邹山学院也很重要。若是孔颖达能够把邹山学院发展成丰州学院那样的模式,未来便可以给自己提供足够的人才对抗关东世家。若是再加上大父的影响力,则黄家便能在文化领域有充足的话语权。
家族之中,有能力的儿孙皆选择从武,六郎明襄也是爱政治权谋大于儒家经学,而大父亲自教授的黄明远这个大姐夫反而成了大父在儒家经学中的继承人。
孔颖达一开始便学的是服虔所注的,后来拜入大父名下,更是将大父的传承学了个七七八八。
为了保障邹山学院的发展,黄明远将自己在任城县所真食封的一千户所得全部拿出来供学院的开销。黄明远光自己封的、买的就有十几处大型庄园,再加上四海商团,还真不在乎这一千户的食邑。
有了这个稳定的经济保障,黄明远相信大父能在青兖之地,掀起一股风波。
不过未来如何不知,但黄明远却再次出名了。
而此时的黄明远还不清楚,通过王通等人对于黄明远的宣扬发酵,他的名声已经开始传遍关东。主要是在经学和诗歌上的名声。
实际上青年才俊这种东西,很大程度上是吹嘘出来的。而有了王通等人给自己吹嘘扬名,黄明远在经学上的造诣很快流入关东世家的上流社会。而且几首诗、等诗歌,虽然不符合现在作文富丽堂皇的辞藻习惯,但好就是好,不会因为时代而影响。
还有人给黄明远这种风格的诗词命名为边塞诗,倒是符合黄明远的身份。
实际上黄明远本人都不清楚,随着文武两道上的开拓,黄明远的路倒是越走越宽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