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节 金融(3)(1 / 2)

加入书签

 赵构深思了一番,发现还真的很稳妥。那些藩镇做私盐,开港口,一个个肥的流油。偶尔应应急,应该不会还不上。再说了,最大的藩镇头子李慢侯可出自公主府,哪个藩镇敢不还钱?

“李郡公该不会找你们借钱吧。我可知道他生财有道啊!”

赵构试探道。

李慢侯这个人,让他很难看清楚。但他确认此人很有能力,连赵鼎都对此人十分忌惮,说江北藩镇,以李慢侯最会聚敛。朝廷不难查到,在扬州大肆印刷粮票、盐票的就是李慢侯。奈何整个江北的藩镇都认这些票据,反而不太认朝廷的钱引。以前林永那些藩镇的私盐,都是送到扬州直接换成盐票,在用盐票买其他东西。盐票成了他们大规模倾销食盐的利器。连赵立那个不贪财的人,都很喜欢粮票,因为可以通过粮票囤积军粮。乃至赵立的官仓都是直接交给李慢侯的人打理,老百姓收到粮食后,有两个渠道,一个卖给私人,一个直接换成粮票,官仓每年都大规模收购,收粮给票,常年囤积着几十万石军粮。

公主道:“借啊。就数他借的最早,借的最多。借的最频繁。”

赵构真的疑惑了,连赵鼎都说李慢侯会聚敛,晏孝广也说他这个女婿很有生财之能。怎么李慢侯还要借钱?

“我听晏尚书说过。李郡公家产千万,还有盐场、土地,又印藩票。怎会需要借钱?”

公主道:“李慢侯是有钱,也会挣钱,可他不会存钱。他的钱都是侯东帮他理的,左手进,右手就出去了!”

赵构见过侯东,就是帮李慢侯管钱粮,做生意的主簿和回易官。上次也是这么说的,说李慢侯花钱没有节制。这倒是事实,而且最近朝廷收集藩镇情报,发现李慢侯已经开始大量卖地了,一些通泰真扬等地的土地,因为收复了两京,大幅度上涨。李慢侯趁机抛售,虽说是因为地价高,但如果不是短了钱,败家子才会卖地。这个行为,还让赵鼎非常担忧,因为他担心这是要搞什么大动作。

藩镇有军兴自便的权力,可实际上只有少数藩镇这么做,赵立是一个没把自己当藩镇的藩镇,军事行动都会请奏。其他藩镇,像林永那批江北藩镇,能不打仗就不打仗,因为打仗要花钱,这几年除了河北义军出身的桑仲、李横等荆襄藩镇外,别的藩镇都很少有行动。李慢侯是为数不多的,经常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江北藩镇。比如出兵辽东,就是他的手笔。把所有人都吓了一大跳。

赵鼎很怀疑李慢侯卖地,是为了筹措大动作的军费,可却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

“最近李郡公没有借钱吧?”

赵构问道。

公主摇头:“最近不借了,他最近有钱的不得了。把江北的地都卖了,还让皇姐也跟着他一块卖。说是该出手了。”

赵构放心了一半,原来并不是有大动作,只是趁着地价高抛售。但他要现钱干什么,如果要应急,他肯定能用一分利息从公所里借钱,抵押他的土地就行,犯不着变卖。除非他认为地价会跌,可刚刚涨上去的地价为什么会跌?除非女真人马上又打过来?女真人还能打过来吗?别人说不好,一个沿边藩镇如果愿意,是可以引胡虏入寇的!即便不投敌,纵敌也是个大麻烦。唐朝的藩镇不都这么玩吗?安禄山他们不是动不动就欺负契丹人,目的就是为了制造边乱,好继续掌权。

阴暗的人容易把别人也想的阴暗。

赵构继续试探:“李郡公卖地,是缺军费吗?”

公主道:“怎么会。李慢侯精细的紧,他的军费开支有度,最保险不过。他卖地是要疏浚黄浦,整修吴淞江,通吴淞口入海。还要建海港,花销可大了。”

赵构问:“是上海的黄浦?”

上海务的税封给吴国公主做食邑,只有一个榷酒场,至今也没多少钱。

开港的话,倒也不是不行,大宋如今开海的港口都有十几个了。杭州就是最大的港口,附近还有青龙镇,往东还有明州港。上海开港,也有人提过,但哪里通航条件不好,黄浦淤积,进不了大船。一旦上海开港,港税必然增加,公主的收入也会增加。但一年撑死了二三十万贯,要知道明州也就这么多。

“就是那个黄浦。姐姐的食邑。他们两人联手把两岸的河滩都买下,要通海道建港口。说是要花一千多万贯呢!”

公主跟藩镇利益绑的这么紧,还是让赵构本能有些不安。这到底是藩镇借助公主影响朝廷?还会公主在利用藩镇聚敛钱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