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挑拨是非(1 / 2)
周安和听了媳妇的叙述,对媳妇的安排很满意,也没嫌媳妇给家里的钱少。
给两千正好,合情合理,多了会让人疑心钱的来源,韩家总共才得八千,韩彩英就拿回来四五千?那不是开玩笑么?
少了他们夫妻心中难安,毕竟他们手里现在有两万多呢,要是给家里三头五百的说实话有点儿没良心。
“媳妇,我上辈子一定是做了很多好事儿,这辈子才娶了你回家。”周安和搂着媳妇,心满意足的感慨着。
西屋周安和两口子聊天,东屋周家老两口也没睡呢,老太太正说那两千块钱的事儿。
“要我说,你就不该要这钱,这是亲家给三媳妇的,咱拿了钱这叫什么?往后在亲家跟前儿,咱还能抬起头么?”
周老爷子叹口气,总觉得心里好像不太得劲儿。
“自打三媳妇嫁过来,韩家没少帮衬,咱在亲家跟前儿说话都没底气,这回又接了两千块钱,这往后咋相处?”
周老爷子也很爱面子,就觉得这样像是受了韩家接济,往后矮了韩家一头,心里过不去。
“你看你这话说的,三媳妇诚心诚意要给,再说咱家今年也的确紧吧,有这些钱咱日子不是也能宽裕点儿么?
咱也就这三五年钱有点儿紧张,等着过去这几年,几个孙子该结婚的都结婚了,该上学的也都上了学,咱不就反腾过来了么?
以后咱日子好了,多贴补一下老三家就是了。”
老太太这一晚上已经想明白了,儿媳妇诚心给的,也不是她伸手去要,没啥丢人不丢人。
“嗯,这话也对,行啊,既然接了就接了吧,好好过日子。
老三没个儿子,往后还得指望老大家的几个小子养老,就算眼下花他点儿钱,倒也不算啥。”
毕竟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思想,已然根深蒂固。
在周老爷子心里,传宗接代养老送终都是男孩的事情,周安和只有三个闺女,早晚闺女都得嫁出去。
这女孩子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了,管不着娘家的事儿。等以后周安和两口子老了,还得指望侄儿们给养老送终。
“行了,时候不早,睡吧,困死了。”
老爷子毕竟岁数在那儿了,上山干一天的活确实受不了。
可秋天最忙,生产队里人手不够,今天韩彩英又请假了,老爷子不去干活咋办?反正也就几天,忙过就好了。
东屋西屋各怀心事,在被窝里唠叨了半天。
倒是周甜甜心宽的很,什么都不担心什么也不牵挂,钻进被窝就睡,一直睡到早起。
周一,又是新的开始,该上学的该上班的,一切照旧。
庄户人家一春一秋是最忙的时候,尤其像东岗这样的地方,生产队里又要种粮食还要栽参,到这个季节那真是恨不得一个人长八只手。
不论男女,不管年老年少,只要能干活的都的上山下地干活挣工分。
按照往年的惯例,都是先起人参,把山上的人参都起回来,留女人们加工,男人下地再收割庄稼。
这几天,参地里的人参陆续都起回来了,就在三大队的队部,腾出来几间房当货屋子,由队里一些妇女领着干活清洗水参,蒸制加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