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二十三章变迁(2 / 2)

加入书签

李忠信把这些东西都写下来以后,开始回忆起来后世时候他九十年代玩的那些经典游戏,哪怕只是想一想,他依旧能够回想起来当时在电脑屋玩电脑的情景。

那个时候,他是刚刚上大学,大学附近已经出现了电脑屋,这个和当时的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能够玩电脑,能够花得起钱玩电脑的人并不是很多,基本上是以大学生为主,所以,电脑屋出现的时候最早都是在大学附近。

李忠信还记得,在电脑屋出现的时候,他们同学都是一种什么样子的惊喜。

在七十年代,收音机和唱片机开始流行。在当时,收音机都属于是奢侈品,每台收音机售价20至30元,而当时的月工资也就20多元。

平常休息的时候,人们一般都会打开收音机听听新闻,收听小说故事,听一些流行歌曲。

当时最流行的歌曲有《东方红》、《社会主义好》、《咱们工人有力量》等。

李忠信在小时候,基本上是听着小喇叭为你广播长大和评书长大的。

随着人们对娱乐生活质量不断的追求,光靠收音机难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在七十年代末的时候,唱片机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只不过当时唱片机很贵,每台要100多元,因此,买唱片机的人并不很多。

进入八十年代初,录音机和电视进入人们视野,并迅速流行起来。不少农村出现了“万元户”,城市里工人的工资也涨了许多,录音机走进千家万户。

1983年央视首开的春节联欢晚会,几乎成为全国上下一顿无比丰盛的美味佳肴,从那以后,电视开始走进百姓家庭,李忠信还记得,当时基本上都是黑白电视机,而且十四吋的居多。

与此同时,录像也开始出现了,当时人们主要是在电影院看电影。那时候,电影院已经非常普及了,并出现了立体电影院,而且影片也丰富多彩,如当时流行的电影有《庐山恋》、《天云山传奇》、《喜盈门》、《南昌起义》、《西安事变》等。

从八十年代初期的那种一年难得看上几回的露天电影,到电影院看电影,再到家里面看录像带。

从收音机中收听样板戏,到录音机遍地,人们开始唱歌,唱歌的练歌房开始遍地开花;从单纯地追求“吃饱饭”,到追求生命质量的生活;从打台球滑旱冰,玩接电视的手柄游戏和大型街机游戏一直到电脑游戏,人们的生活逐渐开始好转,也逐渐开始学会了生活娱乐。

这些一步步的变迁过程,李忠信心中一直都十分有数,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李忠信才决定让李永国他们搞电脑游戏的这个事情。

每一个时期,都有每一个时期的发展进程,李忠信并不想打破或者是超越这个进程太多,所以,三国群英这个想法他虽然写了出来,但是却不想过早地给予李永国他们。

李忠信知道,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是中国老百姓生活改变最大的一个时期。

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可以说是如同开花的芝麻——节节高,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精神文化消费日益重视,文化消费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文化娱乐用品拥有量迅速增加,电视机、录像机、音响等快速步入居民家庭,这些东西过后,就是改变电子格局的VCD,想到这里,李忠信准备这两天到江城科研基地那边去走一走,看一看忠信科研基地那边的搞的VCD有没有效果,什么时间能够推出来VCD。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