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冀中之战(一)(2 / 2)
在四三年上半年的大扫荡之中,虽说摧毁了重庆军队在除了山西之外,整个华北的最后一支军队,并逼降了两个中将。但却让华北的共产军在这段时间之内,得以消消停停的整顿部队、恢复实力。
从眼下华北共产军的表现来看,华北方面军在四三年上半年的战事,变成了一个舍本求末的天大笑话。打垮了一支并无进取心,对华北治安几乎无任何威胁的军队,却放过了一条真正的大鱼。
如果自己能趁着华北共产军羽翼未丰的时候,彻底的摧毁其在晋察冀与太行山的根据地。那么东北共军即便大举入关,但也会是孤木难撑。战局绝对不会糜烂的如此之快,方面军应对也不会如此的进退维谷。
只是冈村宁次的后悔,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是保住平津。尽管保住北平的希望不大,但冈村宁次却并不想就这么的放弃。因为他知道,如果固守北平周边的要点,敌军投鼠忌器也许坚持的时间还能长一些,也许还能支撑到援军抵达。
但是如果放弃北平周边的山区,全军无论是向围,还是向南撤退,只能在运动之中被敌军的坦克集群彻底的摧毁。在平原地形上,日军的行军能力再强,也跑不过坦克装甲骑兵集群。
一旦放弃北平周边的制高点和山区,那么等待北平战场的日军,除了坐以待毙之外,就是在突围之中被敌军各个击破。所以尽管希望不大,但冈村宁次还在固执的坚持。他甚至不敢全军收缩回北平,因为那样就真的坐困愁城了。
而眼下让冈村宁次焦头烂额不单单是北平周边,现在已经日益糜烂的战局。更让他焦头烂额的是在他的纵深,也就是北平身后的冀中平原。无险可守的冀中大平原,只有一个师团的防守兵力,让冈村宁次的纵深,被抗联两大穿插集团捣了一个稀巴烂。
越过平津之间铁路线之后,一马平川的冀中大平原,几乎是坦克集群快速突破的天然最佳战场。日军当初为了保证对冀中平原控制,在冀中平原地区修建的大量公路,也为抗联两大穿插集团,快速突破提供了最佳的路线。
抗联的东西两个穿插集团以坦克为先导,几乎是一路势如破竹。沿着津浦、平汉铁路沿线,一路向南穿插。留守冀中平原的十七师团,与四十八师团北调之后,匆忙北上接替其防御的三十二师团主力。几乎使出吃奶的劲头,也无法抵御两大装甲集团的两翼对攻。
平汉铁路沿线的涿县、定兴、徐水、保定,津浦铁路沿线的静海、大成、青县,两条铁路上的一个个的战略要点,随着抗联东西两大战略集团的快速突破,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的地图上被抹去。
在四十八师团北调之后,接到冈村宁次命令的三十二师团刚刚完成集结,那边的静海便已经丢失。根本就没有预料到抗联推进速度如此之快的三十二师团,先头一个联队刚一过沧州,便与东集群的先头团在沧州与青县之间的北运河北岸遭遇。
结果这个仓促上阵,只带了四门三七战防炮的联队,在抗联坦克部队集中坦克全力冲击之下,仅仅抵抗了四个小时便全线崩溃。事实再一次证明,轻步兵在平原地形上与坦克集群遭遇,就是一场灾难。
等到东集群后续主力赶上之后,这个联队在坦克的碾压与横冲直撞之下,直接被碾成了渣子。面对先头联队的遭遇,后续跟进的三十二师团主力,甚至连救援都不敢。除了眼睁睁的看着先头联队被硬生生的给冲垮之外,就是立即全军缩回沧州,打死不敢出城一步。
作为日军驻山东战场主力十二军基干师团的三十二师团,在重组之后原本并未列入华北方面军应变部队。原本按照冈村宁次的计划,这个师团是在五十九师团被调走后,留守津浦铁路山东段,保障津浦铁路畅通的。
所以该师团配备的武器,还是以老式的三七速射炮为主。别说新式的五十毫米反坦克炮,因为产量不足,并未配备给这个计划中的只是应对山东地区土八路的师团。甚至就连四十七毫米一式战防炮的数量,也只有两个中队。
毕竟山东地区的土八路,装备还是比较残破,没有坦克等重武器。对付他们的土木工事,三七速射炮与九二步兵炮已经足够。没有必要去浪费因为产量上不来,而生产数量始终无法满足需要的新式反坦克炮。
结果当初制定计划的华北方面军作战参谋,却是没有想到计划始终没有变化快。在抗联东线穿插集群越过平津铁路之后,这个三十二师团因为已经是距离河北战场最近的一个师团,便被匆忙拉上阵来。
该师团行动因为过于匆忙,重武器携带的数量,不足编制的三分之二。甚至在师团主力出发的时候,因为该师团炮兵联队挽马没有凑齐,师团炮兵联队总共就只来了三个中队。射速炮和步兵炮,只能拆卸开来靠人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