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天下渴恩,“民心”汹涌(1 / 2)

加入书签

 通宵加班的人很多。</p>

因为登基诏书的特殊,朝会前的这三个夜晚和两个白天,大明的京城注定不得安宁。</p>

皇帝还恩免了三个夜晚的宵禁,仿佛鼓励大家多串门,多交换意见。</p>

人人都嗅到了新君的不同。</p>

难道没见过世面的新君反而更期待群臣的苦(围)谏(攻)?</p>

一切都因为诏书中没有历朝新君登基时必定有的蠲免内容。</p>

刘綎琢磨了一夜也没琢磨明白田乐的意思。</p>

他有点纳闷,行军打仗他不缺计谋啊!</p>

潞安会馆中的魏云中、程启南、孟希孔三人加入了恩免宵禁后的同游同饮活动。</p>

主要由魏公子买单。</p>

京城的生活不免消磨人的意志。</p>

美酒美人、高谈阔论,在这举京难得的热闹之中,程启南、孟希孔二人默默听着来自江南、川贵、两广、北地诸多举子的议论。</p>

其中自然有些早已声名远扬的名士,譬如山东蒙阴的公鼐。</p>

蒙阴公家,到公鼐的父亲这一辈止,已经连续四代都有进士,公鼐的父亲公家臣还授了翰林院编修。</p>

而公鼐幼年时就有奇才,是在参加秀才资格考试时因为表现太过优异,让蒙阴县因此被升为中邑、从此每年多了六个秀才名额的人物。</p>

那时候公鼐就已经远近闻名了,如今他已经虚岁四十三,为什么还是举子?</p>

因为万历五年公家臣被张居正贬了,期间风风雨雨、父亲病逝,公鼐一直到万历二十五年四十岁才考中举人。</p>

上一科会试他没有金榜题名,不代表他这回呼声不高。</p>

相反,厚积薄发,许多人都认为他这次仍旧有叩问三鼎甲的实力。</p>

“孝与兄,你记得太上皇帝昔年登基时诏书吗?”</p>

“那有什么不记得的?先父隆庆五年授编修,我其时随先父在京城读书。太上皇帝登基诏书,先父曾令我背过。”</p>

公鼐清了清嗓子,开始一字一句地背起来。</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