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一气儿写完(2 / 2)

加入书签

朦胧!</p>

此后的风云激荡四十年,在一次次质疑、一声声批判中,中国文坛将深深的、永远的记住这个名字,这个反叛而又极具韧性的群体——</p>

朦胧诗派。</p>

“好一个朦胧,这个名字取得,真好!”</p>

赵振开神采飞扬,“晦涩、迷离、怪僻、似懂非懂、半懂不懂...这可不就是朦胧!我们一群诗人怎么就没想到这个词?!”</p>

朦胧诗这个词其实出自1980年《诗刊》上《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该文由老诗人杜运燮的一首诗《秋》所引发,在作者看来,此类诗用语让人感到稀奇、别扭,使人产生思想紊乱,由此有了“朦胧诗”之名。</p>

这本来是批判,不过后来渐渐流传,大家都开始这么叫,今天诗派的人也不抗拒,久而久之就真成“朦胧诗派”了。</p>

“我先回去了。”</p>

江弦解释还要回去写稿子,赵振开把他喊住,要把《致橡树》的稿费结给他。</p>

文艺类稿费每千字10一20元,诗歌稿每20行算1000字,曲艺稿每40行算1000字。</p>

《致橡树》一共36行,算一千字,这首诗最初发表就是在《今天》上,舒婷一分钱都没拿。</p>

后来《诗刊》把《致橡树》发表了,给了10块钱转载费,北岛他们当时都不认识舒婷,就拿去喝酒了,后来给舒婷说起这事儿还挺不好意思,舒婷说她不在乎。</p>

“给你20块稿酬,这首诗值得千20。”赵振开硬塞给江弦20块,“拿着、拿着。”</p>

“行吧,回头请你们喝酒去。”江弦没跟他客套,这钱要是不收,赵振开恐怕心里还不舒服呢。</p>

“江弦,我们下期就把这首诗刊发出去,我有预感,此诗一出,以后你诗人的名头可能比作家都响。”赵振开库库画饼,随即脸上流露出一丝渴求,“再写几首诗吧,老江。”</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