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西北三省护军使(2 / 2)
但是武职的天花板显而易见,最高也就是锦衣卫指挥使和卫尉寺卿,职位寥寥不说,而且局限在锦衣卫体系。</p>
如今皇帝设置文职军官体系,并且专门设置了护军一职由文职军官担任。这个需要大量官员的体系,便成为转任武职的文荫子弟的最佳选择。</p>
护军使、护军都尉、护军校尉,一听就知道这不止几個官位。以后边境各镇,都有可能设立护军。文荫子弟能担任这些军职,文官的权力也能在军中深入。</p>
尤其是护军使的地位和提督相当,未来甚至能和提督一样,署理总督职务。达到这一步后,对于非进士来说已经到了顶点。尚书、侍郎等需要廷推的职务,就不是非进士出身的官员能想的了。</p>
再想到护军主要负责军中内政,相比上战场厮杀的武将风险更小。而且以文荫子弟的出身,也能更好地和文臣打交道,不用担心地方配合出现问题。</p>
群臣在一番商讨后,通过了护军体系设置。决定从西北剿匪开始,设立三省护军使。</p>
没有人反对这个政策,袁可立也因为自己儿子袁枢已经担任西北镇抚使,同样不好反对。在默认这个政策通过后,说道:</p>
“臣以为三省护军使,当从有资格担任巡抚的人廷推。”</p>
“他们多有军务职责,不会完全不懂军事。而且地位足够,足以协调军队和地方。”</p>
这是在确定护军使的地位,把它定为和巡抚相当。朱由检觉得可以接受,说道:</p>
“那就议一议吧!”</p>
“三省护军使这个职位,有谁可以胜任?”</p>
督抚需要廷推,护军使地位和巡抚相当,理论上也需要廷推。</p>
但是这个职位是朱由检新设,被他定为九卿廷推,而且作为军职,是由兵部主持。</p>
参加常参会议的九卿自然没有异议,袁可立作为兵部尚书,更是当仁不让,提出几个名字,让群臣从中选择:</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