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自古以来(1 / 2)

加入书签

 陈景恪也渐渐了解了朱元璋的一些性格,他不是没有雄心壮志,而是太务实了。</p>

或者说,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文化软实力。</p>

所以对什么宣扬文化,传播文化影响力,完全不感兴趣。</p>

他只在乎实打实的利益。</p>

番邦蛮夷的认同对他来说,不如一碗大米饭。</p>

这是他的缺点,也是优点。</p>

但对于大明,对于华夏文明来说,这一点很致命。</p>

过不了多久,欧洲那群蝗虫就会开启大航海时代。</p>

与之相对应的是,华夏文明将进入长达数百年的黑暗时期。</p>

西方将在人文科技上全面超越华夏。</p>

但对华夏威胁最致命的,不是科技被超越。</p>

而是民族这个概念,被西方人创造出来。</p>

华夏向来是兼容并蓄的,在不同中追求共同点,然后在文化上达成认同,最后融为一体。</p>

用专业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民族大融合。</p>

可以说华夏文明从诞生之初,就在不停的吸收整个亚洲所有文明的优点成长。</p>

也正是因此,我们的文明才会如此的多元化,如此的具有包容性,如此的灿烂辉煌。</p>

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地球上任何文明都无法比拟的。</p>

西方人为什么这么敌视华夏文明?</p>

除了利益,还有一方面是我们和他们,从文明到认知再到思维方式,都完全不同。</p>

这种思维认知上的差异,是无法调和的。</p>

不,并非无法调和,而是他们不愿意调和,也不敢调和。</p>

因为一旦调和,华夏文明就会利用强大的兼容性,将他们吸收消化。</p>

而我们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甚至主动吸收西方文明的优点,完成又一次的蜕变。</p>

这就是文化底蕴,是祖宗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p>

既然华夏文明拥有兼容并蓄的优势,为何陈景恪还会对民族主义如此警惕呢</p>

因为民族主义是通过寻找不同点,让亲兄弟分家乃至反目。</p>

说的直白点,民族主义会影响我们民族大融合。</p>

一个很直观的历史事实,在民族主义兴起之前,华夏族群进行了不知道多少次融合。</p>

能被记载在史书上的‘大融合’都超过了十次。</p>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每一个王朝建立毁灭,都会进行一次或者好几次大融合。</p>

犬戎、西戎、鬼方、义渠、匈奴、五胡、契丹、沙陀……就是最好的例子。</p>

可是民族主义兴起之后,这种融合几乎就停止了。</p>

二十世纪以后,谁还听说过哪个民族被融合了?</p>

就连那种只有几百個几千人的民族,都要求保持独立性。</p>

不只是国内,放眼全世界莫不如是。</p>

大明是最后一个华夏正统王朝,也是华夏文明最有机会,再次完成民族大融合的时期。</p>

错过这次机会……</p>

不能说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只能说难度要提高百倍千倍。</p>

所以,留给大明和华夏的时间,不多了。</p>

若华夏文明不想面临那种困难局面,必须要在西方蝗虫开启大航海之前,完成文化上的认同。</p>

这件事情的优先级,甚至超过了发展科技。</p>

科技落后最多挨一会儿打,蛰伏学习总能赶上来。</p>

一旦民族主义思想崛起,纵使大明弄出原子弹,也很难再如以前那般进行融合了。</p>

陈景恪编写《华夏简史》的真正用意,就是为这次民族大融合铺路。</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