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投稿回音(2 / 2)
顾秋,他的笔名。</p>
“顾秋先生,见字如晤。</p>
十分荣幸你选择了《上沪文艺》发表作品。《潜伏》是一部不同寻常的小说,它与时今流行的知青文学、先锋文学有所不同,更像是追忆、怀念过去一个时代的风光,赞美曾经的英雄,亦不乏跌宕起伏的情节。</p>
这很触动我。至少在1950年之后,我就很少看到这一类作品了。</p>
我看了你的大纲与开篇,顾先生设计情节的能力十分卓越,笔法流畅自然,而内容虽有艺术塑造的成分,但却引人入胜。</p>
我很期待余则成在接下来的转变,以及大纲里你提及的与假媳妇‘翠屏’的故事。</p>
不出意外,《上沪文艺》今年的最后一期将会专门为《潜伏》开设名为东方传奇的栏目。</p>
在收到这封信时,请尽快寄来下一期稿件。”</p>
看到这里,聂子航的内心无疑是雀跃的。</p>
虽然《潜伏》有着先知与文抄的因素,但剧情删改变动与文字输出是他一力完成的。</p>
譬如原剧中与左蓝接头时的急不可耐,他已在存稿中做出了相应改动,而文字的呈现则更为重要,不同文风、笔触,输出展现的画面,完全能够给人以大相径庭的感受。</p>
至少,《上沪文艺》对他的文字功底是认可的。</p>
如果说信件内容给了聂子航信心,那么篇幅最末的落款,则令他内心震动。</p>
“《上沪文艺》主编巴金</p>
1977年11月”</p>
没记错的话,此时的巴金已经年逾七旬,古稀之年的老人依然奋斗在文坛前线,聂子航亦能从这封亲笔信中感受到前辈对于后辈的关怀之情。</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