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魏国灭,北伐事毕(1 / 2)
“咔.咔.咔.咔.”</p>
依然在赵国王宫里,鞋尖垫着铁片的皮靴踩过土灰夯成的道路,腰间的钢剑和铠甲金属片随着稳健的步伐有节奏地发出细碎的交击声,结实有力的手捧着竹简,有声音念道:</p>
“白马非马,可乎?”</p>
“曰:可。”</p>
“曰:何哉?”</p>
“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p>
“大王。”下属的汇报打断了他的温习,“都搜完了。”</p>
陆大古抬起头,看到喜和怒带着上百士卒走近,他们刚刚领着五百士兵搜索整座赵国王宫的各个角落,找出所有书籍、钱粮、人员,进行最后的清扫工作,他听完他们的汇报,颔首,然后收起手里的竹简递给他们:</p>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辩论,你们等下都可以看看。”</p>
这篇白马非马之辩出自名家的《公孙龙子》,它将“白马”从马的概念里脱离出来,说它不属于“马”,以此构成一卷经典的诡辩术名篇。</p>
“王上,我读过这篇文章。”</p>
怒小心地接过竹简,展开扫了眼,合上,再转递给喜:“只是我不太能读懂,您又是怎么看待这篇文章的呢?”</p>
“这是篇很典型的诡辩。”陆大古说,“闭上眼睛去摸马的躯体,难道马的颜色会因为人闭上眼睛而改变吗?马会因为人闭上眼睛就不存在了吗?这就说明,物质是意识的基础,客观存在的事物不会因为人的意识发生变更。”</p>
“再者,事物的普遍性往往包含在特殊性之中,这正是共性和个性的联系,二者就像铜钱的两面,而这篇文章里的公孙龙,他企图通过将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割裂开,夸大共性和个性的差别,以达到混淆是非的目的。”</p>
他顿了顿,评价道:</p>
“作为诡辩来说,真是精巧的心思。”</p>
在这个公元前几百年的时代,公孙龙可谓当之无愧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p>
言毕,陆大古收捡身旁拖车上另外几张展开的竹简,喜若有所思,他长时间以来的言传身教总归有点效果。</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