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平息叛乱(1 / 2)

加入书签

 有一说一啊,刘禅这个决定,说不是错的。

诸葛亮有诸葛亮的打算,是因为诸葛亮对整体大局的把控力,要比刘禅高出不知道多少甚至说,刘备都不见得在执政大局观,比诸葛亮还要强。

站在诸葛亮的角度,他肯定是希望能借此看清楚更多世家之间的勾连,但站在刘禅的角度,叛乱起来了,甚至有进攻成都的可能,他作为监国太子,是不可能看着无动于衷的。

因此,刘禅做出了决断。

一方面,派遣姜维领南军万人出征,征讨汉嘉郡叛贼黄元。

另一方面,下旨给江州都督李严,让李严进军犍为郡,堵住黄元南逃的路线。

这本身也算是刘禅有能力,有担当的表现。

而姜维这一领兵出征,诸葛亮接到消息后,也知道事情即将收尾,他继续在汉中呆着也没什么意义了立刻启程南下,直奔成都。

而姜维的平叛,也是顺利到简直不可思议。

这里面,有黄元误判的原因。

姜维毕竟太年轻,才刚刚二十出头,这种人独领一军,在黄元看来,就是成都无人的体现。

至于大汉南军,不过是前两年刚刚组建的新军而已,连战场都没有过,能有什么战斗力?!

而黄元自己,则是久镇汉嘉郡,自认为自己也是熟读兵书,久经征战之人,麾下兵精粮足的,还能怕一个黄口小儿带领的一万新兵?!

这是黄元误判轻敌的因素。

还有一个导致姜维平叛顺利的因素则是世家们的帮助。

是的,蜀中世家们,为了让黄元快点完蛋,不至于继续这么拖下去,对姜维平叛提供了不少的帮助。

大到军粮补给,小到汉嘉郡内外所有情报,姜维想要什么,世家们就给什么。

闹得姜维大军还没离开成都呢,汉嘉郡内部的所有情况,姜维都已经全部掌握了。

而到了汉嘉郡,那就更别说了,汉嘉郡四县里,三县都是望风而降,甚至县令的口径都极其统一。

“我等本无意叛逆,只是叛贼势大裹挟,我等不得不从尔。”

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也是被逼无奈,如今天军到来,自然不敢顽抗,因此开城投降。

然后吧,姜维这一路直接顺利招降纳叛的,等到了汉嘉郡郡治阳嘉县时,黄元才发现,自己已经让一帮成都世家们给彻底卖了。

这个时候,黄元终于想起来之前张参三子给自己的建议,想要南逃进入南中地区避祸可一转头才发现,李严早就领兵在犍为郡布防,堵住了自己的去路。

现在好了,进退不得,孤城一座,又是兵临城下,黄元本身就没有什么作战欲望了,现在只不过是骑虎难下,他没法出城投降。

毕竟是他自己主动叛乱的,如果投降,下场好不到哪儿去。

黄元很犹豫,到底是守还是私逃出境然后他的亲兵就帮他做出了选择。

真不好说这些亲兵是被人收买了,还是单纯的怕死,不想白白送命总而言之,姜维兵临城下后的第五天,黄元的亲兵把黄元捆吧捆吧的抓起来了,然后开城投降。

就这样,姜维只用了二十天的时间,平定了汉嘉郡叛乱,生擒叛乱贼首黄元。

真的,这个仗打的,姜维都觉得,一点挑战性都没有。

哪里是打仗,根本就是武装行军而已。

等到姜维平定叛乱,返回成都后,诸葛亮亲自接见了姜维,好声宽慰了几句,然后就开始全面接手成都政务。

一场属于诸葛亮和蜀中世家们的斗智斗勇,正式开始了。

诸葛亮和这群没皮没脸的世家们怎么讨价还价的暂且不提,说回雍州,长安。

诸葛亮领命回了成都,但长安这边的政务,还是要安排下去的。

一方面,是战后各种安抚工作。

曹魏在败退出长安前,可以说是把三辅地区的民众全部动员了起来,想要迁入关内虽然这个计划最后只成功了一半,只迁徙了四十余万丁口入关,但整个关中地区,满宠是拿着环首刀,把百姓们都给动员起来了的。

如今第一要务,就是让这些百姓们能够安归故里。

这事儿吧,他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关中只剩下一半的百姓了,按照常理来推断,必然会多出一半的无主土地出来可问题是,哪些是无主土地,哪些是有主的,这个谁来界定?!

满宠临走的时候,倒是没有火烧长安城,但他把放置在长安的关中各县土地册全都一把火烧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