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改制(1 / 2)
虽然诸葛亮等人和蜀中的世家们都很急,但称帝这种事儿,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完的,光一整套的礼仪都需要准备个三四个月的时间。
而且吧,也不是让刘备穿件黄袍称帝就可以了,关于刘备称帝以后的一系列事情,都要提前想好。
比如封赏,比如官制,比如变革。
大汉历经四百多年,很多的制度已经明显跟不上这个时代的要求,更别说现在刘备只是占据天下三分之一的地盘,还不是最精华的地盘,有些东西,不改革,是没办法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的。
因此,刘备回到成都后,一方面得按照礼仪,搞一个三辞三让,另一方面,也经常跟诸葛亮商量,关于如何改革中央政府,让中央政府的效率得到提升的问题。
刘备这个人,虽然身上挂着一个汉室宗亲的牌子,但这年头的汉室宗亲的含金量真的不高,尤其像刘备这种家道中落,从底层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汉室宗亲,对大汉这几十年的动乱,看的是相当的清楚的。
大汉必须要进行改革,否则继续这么下去,也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
可怎么改革,这又是一件大事,刘备自己心里也没有把握,不得不跟诸葛亮多多商议。
而诸葛亮嘛.现在可不是什么事情都需要诸葛丞相一肩挑的时候,刘备帐下的人才可不少,诸葛亮也没想过要大权独揽。
因此,诸葛亮再次召集小团伙开会,商议这个改制的问题。
不管是军制还是官制,这里面都少不了某个穿越土鳖的事儿,因此穿越土鳖想了好久的回家陪老婆的梦想,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张溪确实是回到了成都,也回到了家里,见到了又是一年没见的妻子儿女。
可还没等张溪好好的陪陪孙尚香和小八,教育一下小暄儿和小正儿呢,诸葛亮就直接来抓人开会了。
而这个会,又是那种又臭又长的会议,从天没亮开到天黑,张溪每次开完会回去还得思考开会的内容,根本没时间来陪老婆孩子们。
偏偏张溪还说不出什么,毕竟这个会议真的非常的重要,连张飞这种根本没有多少政治头脑的人都被诸葛亮拉去开会了,张溪还有什么理由抱怨的?!
一开始先谈的是军制。
现在的大汉,军功制是不存在太大的问题的,中央,地方,边疆三位一体的军制也没有太大变革的必要。
大汉的军队战斗力,不管是在前汉还是后汉,都是很强的,即便是乱世,把个别异族按在地上摩擦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但招募士卒到底是采用募兵制,还是恢复到前汉时期的征兵制,这里面需要好好的讨论。
西汉时期,基本采用征兵制,征募良家子入伍但随着东汉罢黜郡国兵制度之后,征兵制渐渐的被募兵制取代,到了东汉,基本采用以募兵制为主,征兵制为辅的方式招募士卒。
而到了近几年,天下大乱,汉室衰败后,群雄割据地方,募兵制的坏处就显现了出来——只要你有钱,有一个说的过去的名义,那么就可以招募士卒,割据一方,跟中央朝廷对抗。
募兵制这个东西,就是一个双刃剑,用好了能增强自己的实力,但用不好,也会伤到自己。
所以对于是否还要在刘备称帝后继续使用募兵制,大家的意见都不太一样。
有人对募兵制持反对意见,尤其是刘巴,他就认为募兵制对中央的财政负担比较严重,长期采用募兵制的话,军队战斗力不见得能保证,但花钱肯定如流水。
这让刘备集团的首席经济学家非常的不满,觉得还是得采用征兵制为主,少量募兵制为辅的方式招募士卒。
你不能说刘巴的说法没道理,就是诸葛亮,也认可刘巴的说辞,毕竟这些年主持成都政务,诸葛亮非常清楚募兵制的支出到底是多少说是无底洞都不为过。
但问题是,现在还是乱世,并不是那种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和平年代,如果放弃募兵制,采用征兵制上哪儿给你找这么多所谓的良家子兵源?!
这年头地都没什么人种呢,全天下至少有一半的百姓不是在山林里苟活,就是被世家隐匿了丁口,没有足够的人口基数,你怎么去搞征兵制?!
这个问题,引发了军中将领和负责政务的官员之间的“大讨论”。
连张飞都参与进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