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魏王曹丕(2 / 2)
再说了,汉武帝也说了,大汉有难,是要汉室子孙站出来消除这些劫难的,所以这个当涂高的人是指我这样的汉室子孙,而不是你这个姓公孙的。
然后吧,光武帝赢了,自然就有人认为,这是光武帝契合了谶言,所以才夺得了天下。
但这个谶言中,汉室可不是只有一次灾难啊,毕竟那个“六七之厄”说不过去啊,所以这年代的人认为,大汉终究要再有灾难,而这次的灾难,不一定能躲的过去。
所以到了十几年前,有个叫袁术的冢中枯骨,认为“当涂高”中的“涂”,代表了路的意思,而正好,袁术字“公路”。
而袁氏一门,四世三公,确实是汉末的顶级世家,所以这个“高”字也能对应的。
因此袁术这个傻叉就认为天命在自己,再加孙坚凑巧得到了玉玺,而当时孙坚算是袁术的手下,袁术在孙坚死后,威逼孙坚的夫人交出玉玺。
在得到玉玺后,袁术更加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了,悍然称帝最后连口蜜水都没能喝,活活郁闷死了。
而现在,曹丕为了篡汉自立,也开始打起了这句话的主意。
而且曹魏手下的一帮文人们,还真的能把曹魏跟这句话联系。
曹丕是魏王嘛,魏这个字,在古代通“巍”,有高山的意思这不就跟“当涂高”对应了么?!
再加当时的局势,天下三分,曹氏占其二,这种局势下,曹丕要篡汉自立,还能找不到愿意捧臭脚的人?!
因此,曹丕这段时间,正忙着给自己增加篡汉自立的合理性,拼命让人鼓吹曹氏跟这个“当涂高”的联系。下一步就准备篡汉自立了。
就在这个时候,曹丕接到了来自益州的细作报告,说刘备试图调兵北,进攻雍凉。
曹丕这个人吧,虽然比起自己的父亲曹操是差了不止一星半点,但到底不是跟昏君和笨蛋虽然度量小了点,做人的品德差了点,但脑子可不缺。
刚即位就面临刘备的进军,曹丕立马做出了应对,召集手下的文武们,商量一下这个事儿该怎么办。
因此,曹丕急招征南将军曹仁,中领军曹休,夏侯尚,尚书陈群,太尉贾诩等人商议对策。
这个时候,大将军夏侯惇已经病故了,曹洪留守长安,而且曹丕因为早年找曹洪借钱,结果曹洪不借的事儿嫉恨曹洪,因此曹氏宗族中,能有一定能力的将领,也就是曹仁,曹休,夏侯尚等人了。
说实话,历史的曹丕,跟他的父亲曹操不同,他并不喜欢曹氏宗族将军过多掌控朝中权利的。
一方面,是当初曹丕跟亲弟弟曹植争权,曹植身边也不缺少一些曹氏宗族的支持,尤其是二代曹氏夏侯氏的子弟,这些人,曹丕并不信任。
另一方面,为了篡汉自立,曹丕跟北地的世家大族们做了交易,做出了一些妥协,需要曹氏宗族的子弟们腾出一些位置,来满足这些世家大族们进入朝政核心的需求。
因此曹丕本心来说,是真的不想跟曹氏宗族将领们商量这种事情的。
但没办法,这时候的曹丕才刚刚继位,声望和掌控力都不足。
政务也就算了,曹丕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班底,倒也不一定非要依靠曹氏宗族的将领们。
但这个时候的军权,基本都掌握在曹氏宗族将领的手里,曹丕还没有机会彻底收回来,他不想跟这些叔伯兄弟们谈这个事儿都不行。
至于陈群和贾诩这俩都是老狐狸了,谁还能不知道曹丕找他们来就是凑数的?!
要是曹操在位的时候,曹操还会在这种事情询问陈群和贾诩,但现在这个魏王是曹丕这位可不是什么有大度量的人。
更何况,陈群还有政治抱负寄托在曹丕身,打算说服曹丕推行他设计的九品官人法,因此不可能会逆着曹丕说话。
而贾诩这个老狐狸,太懂怎么自保了,知道面对曹操他应该怎么说话,而面对曹丕,他最好一句话不说。
毕竟,有当初那句“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尔”的话垫底,他贾诩的荣华富贵就有足够的保证了,何必非要说真话得罪曹丕呢。
因此,在刘备可能北进攻雍凉的事情,这俩老狐狸基本都是一句话都不说。
曹丕没办法,只能询问曹仁,曹休,夏侯尚三人。
而曹仁毕竟是长辈,而且是现存的曹氏宗族将领中,唯一一个能称得是名将的人虽然前些年得了一个“溜边太守”的外号,但这个外号,在曹魏集团内,是绝对不能公开说的。
曹仁听完了曹丕的询问后,也是紧皱眉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