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名分(1 / 2)

加入书签

 建安十七年,秋。

刘备进攻张鲁不利,退守葭萌关。

一面,刘备向刘璋写信告知具体情况,另一面,刘备依然在葭萌关筹集粮草,操练士卒,打算在秋后,再次出兵,进攻汉中。

以上,是刘璋得到的战报全部内容。

刘璋到底不是傻子,他看的出来,刘备这次进攻,本身就没有太用心,有敷衍自己的嫌疑。

但刘璋也拿刘备没办法。

军粮的事儿,是他的锅,不管怎么说,是他把掺着发霉谷壳的陈米运送到了前线,造成了前线的缺粮,导致刘备进攻不顺.这也是说的过去的。

而且杨怀和高沛二将的密信中,也没有提到刘备有明确的消极怠工的意思,只是说益州北部是益州门户,刘备当世枭雄,这种人不适合呆在益州北部,让刘璋赶紧的把人送走。

可刘璋这时候陷入了犹豫。

刘备到底是他请来的客军,理论上来说,人家跟益州没有利害关系,愿意跋山涉水的来给你帮忙,已经是人家很仗义了。

现在仅仅是因为进攻不利就苛责刘备,那传出去,刘璋的人品名声就有些不太好听了。

再一个,张松又开始冒泡了。

张松跟刘璋细数了一下现在的川中将领,就没有一个能让刘璋放心,带兵攻打张鲁的。

张任的能力不错,但刘璋要把张任放在南面,看着犍为郡和江阳郡的东州兵和世家们。

老将严颜的能力也可以,但他是巴郡豪族出身,刘璋都指挥不动他,更别说调他北上去进攻汉中了。

其他的人,各有心思,各怀鬼胎,在蜀郡内部还好,一旦出了蜀郡,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变故。

从刘璋继位到现在,巴蜀各地几乎每年都有叛乱,而叛乱的主体,基本都是巴蜀的世家豪族,不然刘璋也不用从外面请刘备来进攻汉中。

在张松的劝说下,刘璋也就息了把刘备送走的心思,只能调集钱粮,给刘备前线送去,继续养着刘备,等秋后进攻汉中。

只要拿下了汉中,刘璋有了汉中作为屏障,那么凭借巴蜀和汉中的地理优势,刘璋也有信心,可以挡住曹操西进的步伐。

到那个时候,刘备就可以离开了,他刘璋也就没有任何担忧了。

所以,刘璋选择了继续支持刘备。

而刘备呢,这会儿也忙着训练士卒呢。

地处益州北部,刘备基本上已经是树立了恩德,收复了当地世家和百姓的民心,一切都准备就绪了。

而现在,刘备缺少一个大义的名分,一个可以让他转头进攻刘璋的大义名分。

《三国演义》里是因为刘璋对刘备起了戒心,所以送了老弱残兵和掺了沙子的军粮,造成刘备军不满,然后刘备就假装要回军,结果因为张松的事情败落了,双方彻底翻脸,大打出手。

大致上也是符合历史的,但这里面有个小问题。

真正让刘璋和刘备翻脸的事情,是张松作为内应的事情败落,而不是因为军粮问题。

有一说一,这年头军粮质量如何,最多会引起军中哗变,但如果刘备拿这个当理由来进攻刘璋,实在是说不过去。

所以刘备现在真的很愁。

入川的基本准备已经做完了,但现在,就是少一个借口,这个借口,拿什么好呢。

刘备又关起门来,跟庞统,法正,张溪三个人商量了。

至于孟达,则在白水关,天天跟杨怀高沛喝酒,稳住这俩人呢。

而张溪对这事儿的意见,那就是不要什么借口,就拿军粮说事儿。

咱们主公是好心帮刘璋来打地盘的,刘璋却用腐烂的谷壳和陈米充当军粮这么对待刘备,道理上是说不过去的。

是,这样最多是说不过去,还不够起兵的理由.但没关系,咱们可以借题发挥嘛。

刘璋作为刘备的好兄弟,同宗亲戚,两个人去年在涪城相会的时候,可是感情不错,一起喝了一个月的酒,互相吹牛可开心了,所以刘璋怎么可能会用发霉的军粮来应付刘备呢。

不符合“兄弟之情”嘛。

这一定是有人在挑拨离间,一定是有小人在从中作梗。

这种情况下,刘备不得前往成都,好好的询问一下刘璋么?!

而这一路上这么乱,万一小人要假借刘璋的名义害刘备怎么办,咱们不得带点士兵保护自己么?!

所以嘛,刘备带兵前往成都,跟刘璋讨个说法,路上谁拦路,谁就是刘璋身边小人的党羽,杀了也不过分的,对吧?!

这招叫清君侧,也叫靖难.张溪跟朱老四学的。

虽然刘璋不是君,但起码这么一说,道理上说的过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