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道基初成出口恶气辟邪之劫起(1 / 2)
陆泽悟出了属于他的“先天功”,补足所创“龙虎真经”的一块短板,自此可算正式奠定了道基。
道基有成,长生久视可期,他喜极欢呼,还好此时没有人从天上扔下一只带翅膀的靴子。
同时,陆泽也大概明白为何全真七子练不成“先天功”,王重阳为何不长寿。
按照重阳祖师“五篇灵文”所述,劈头一句“以天心为主,以元神为用”,已经将世间九成九的修道人挡在了门槛外。
天心元神,哪里是初入道者所能领悟的?
王重阳出身地方豪族,自幼习文练武,文可入礼部试,武能中甲科进士,其天分才情可见一斑。
年轻时武功天下少有,到四十七岁才入道出家,五十五岁功成后才开始收徒,并创立全真教,到五十八羽化只用三年,便教出名震天下的“北七真”。
要知道,马钰、孙不二、谭处端拜师时,都是四十多快五十的人了。
从中可以看出,王重阳修道之速。
陆泽猜测,这位祖师爷应该是性功圆满之后,有感于年龄过大,命功修持无法按部就班,便创出采炼先天真气极快、风险也极高的先天功。
这门功法与陆泽的“龙虎真功”采气法相类,但不同于陆泽一天才一回(普通道人可能十天半月才成功一次,甚至更久),王重阳以观想之法,强行沟通天地灵机,搞了个“太阳不落山”,十二时辰都能采气。
其先天真气累积之速自不必说,危险却是肉身炉鼎的强度和承受力跟不上。
好比往一个气球里拼命打气,倘若能承受住超高压直至液化,体积自然缩小千百倍,没有爆炸的危险。
在修道而言,便是金丹大成后的重塑纯阳道体,那时通体都是先天所成,与天地元气一般无二。
这就是一场以生死为赌注的赛跑。
王重阳自恃有从小练武打熬的强悍筋骨为支撑,敢用这样的法门,结果似乎证明是失败了。
但并不意味着功法有问题,他只缺了一门炼体、练窍的法诀做辅助。
陆泽也没有,可他的体质比王重阳更好,且能将多余天地精气炼化后滋养虚弱的元神,成功把握高了好几倍。
不过因为是自悟,只有采气炼化部分,还需要补足能高效储运和使用的缺憾,恰好世间有一门武学正合适。
“葵花宝典”。
陆泽自忖现在还打不过东方不败,更别提那家伙常年浪行江海之间,行踪飘忽不定,还是别去找那个麻烦。
修整数日后,他打起行囊,离开崂山太清宫,经大运河南下,半月后又重新回到这一世的起点。
灵山,葛仙岭,道观废墟。
陆泽点燃地上的纸钱,站起来拍拍巴掌,捏个手诀,默默祷祝。
火堆中,还有一叠来自柳重元兄弟的资料,基本调查清楚了当年变故的起因。
当日陆泽从天而降之后,原本需要在棺材里躺足三年,才能彻底转换炉鼎,直接奠定先天道体。
但这过程被守真之死打断,他强行出棺,才导致了后边两年的辛苦奔波,而拼凑自创的“龙虎真经”到底成就如何,亦未可知。
这是阻道之仇,不报不行。
他降临产生异象,后来浮云子师徒突然入道、炼出灵丹,都落入许多有心人的眼里。
于是在某一天,宁王派遣的虎狼之兵上门请人,导致后边一系列的变故。
为宁王炼丹这件事,有佛门的推动,有江南士绅撺掇,有道门配合,甚至有皇帝默许,目的是加速促成宁王造反,坚定其决心,扩大战争波及范围。
风浪越大,鱼越贵。
战乱越久,发战争财的机会越多,事后可瓜分的田产资财权势越大。
可惜因为王阳明用力过猛,平叛太快,导致各方势力乃至皇帝的如意算盘都打不响。
也因此,王阳明在短暂的成为政争工具高调祭奠后,被迅速遗忘。
浮云子这等不起眼的小人物更不必提,自始至终没人管过他死活。
死伤无数的黎民百姓也没人在意,有仇怨又如何,你能找谁说去?
陆泽却想要讨个说法。
之前他没有自保的能力,只好暗戳戳的搞点小动作。
现在他不想再等,也无需再忍,是时候让他们付出代价了。
静待所有纸烧成灰,以元神告慰天地和亡魂,陆泽拂袖下山。
次日,附近至德宫有几位大和尚突然圆寂,原因不可说。
接着是广信府那位七十岁了,还“一树梨花压海棠”的致仕老太爷,全家吃饭时被陆泽找上门,用极温和的语气问他:“是否在正德十四年某月某日,给南京御史台的大儿子写了一封信?”
这位吃过“老奴丸”成功让小妾怀孕的老员外,用多年官场锻炼出的脸皮和城府来搪塞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