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凉州大捷(1 / 2)

加入书签

 刘义隆的担心都是未知的,刘义康的顾忌可都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抵达会稽后,浓郁的危机感让他有些喘不过气,再度上疏请求辞去江州督导官一职。

441年正月21日,刘义隆改任刘义康为江交广三州军区司令长官,看起来权势不小,当然也只是徒有其名,受到各方势力的钳制。

任命传遍国内,朝野上下无不在背地里议论纷纷,前龙骧将军府军事参议官扶令育,更是到宫门前呈递奏章,谏言道:“从前袁盎警告刘恒,说刘长如果遇到风霜而死,陛下就会背负杀弟的恶名,刘恒不能接受,后来追悔莫及。

彭城王(刘义康)是先帝最心爱的儿子,陛下的弟弟,如果因一时迷惑而犯错误,就应该趁这个机会,使他分辨善恶是非,引上正途,为什么相信可疑的罪行,贬谪到南方边疆,荒野小民都为陛下痛心。

庐陵王(刘义真)被迁被杀的往事,正是前车之鉴。

陛下深知坏树叶应该砍掉,岂知砍掉枝叶,也会伤及树干!

盼望陛下把刘义康召回京师,兄弟友爱,君臣和睦,则四海的怨恨可以解除,诽谤的言辞可以绝迹,并不一定要他担任宰相和京畿卫戍总司令,才算安置他。

如果我的话对国家有害,我愿接受重刑,向陛下赎罪。”

刘义隆看到后,尤其对最后一句感慨良多,当天就下令将扶令育逮捕入狱,当晚就强迫其自杀。

扶令育已然离职,本无必要这么做,但因心系国家,冒着获罪的风险直言劝谏,可惜没能产生半点价值,还把性命也搭了进去。

经此之后,朝中再没人敢公开为刘义康说情,或是出于私情,或是出于公理,都没了。

只有刘兴弟一直为刘义康操碎了心,时刻关注着刘义隆的一举一动,生怕这个大兄弟一不小心就做出骨肉相残的恶事。

虽没有朝臣站出来喊话,但有刘兴弟一人,倒也足够保全刘义康,只是当她去世之后,一切就充满变数了,刘义隆的态度会发生什么转变,朝局又会如何演变,都对刘义康的生死起到至关重大的影响。

那是几年后的事,刘义隆并没有浪费脑细胞思考这些问题,实际上就在处死扶令育的几个月后,刘宋西部疆域再起波澜,外患也使得朝廷内部的危机得到了相对缓解。

本年下半年,仇池的杨难当动员国内全部兵力,倾国而出,向刘宋发起攻击,打算抢占巴蜀,壮大氐族势力,然后学习刘备,展开各种运作,最终实现与刘宋和北魏三分天下的宏伟愿景。

做销售的人都习惯说“做人不要给自己设限”,杨难当有这种奇怪的想法,倒也不是不可以,但联系其真正实力,想要达成目标,似乎太难,甚至是绝无可能的。

而杨难当之所以不给自己“设限”,并非喝了谁的鸡汤,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获悉了南北两个大国之间的微妙关系。

他认定无论北魏还是刘宋,都想要拉拢仇池的兵力,以牵制对方,也正是这个缘故,这片地处宋魏边界线上的弹丸之地,居然在秦凉乃至胡夏政权终结之后,仍能过得有滋有味。

担当两国的缓冲带,终究不是杨难当的理想,所以他决心干一番真正的大事。

在北魏和刘宋之间,杨难当最终选择了刘宋,因为相比关中来说,益州或许更易突破。

这不是胡乱猜测,而是杨难当从实践中得到的结论,益州好不好吃,尚且存疑,但关中是真的不好啃。

439年底,杨难当曾趁着魏军刚打完一场硬仗,还没完全休整过来的机会,率军数万人攻击北魏的上邽,秦州百姓也有很多响应。

上邽守将拓跋意头,有心固守城池,部属吕罗汉提醒他说:“杨难当人多势众,我们如果不应战,正好显示我们力量弱小,民心一旦瓦解,根本无法守城。”

拓跋意头感觉有理,便让吕罗汉率精兵一千人,出城迎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