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胡夏皇帝(1 / 2)
赫连勃勃倒是并不关心什么黄雀蚂蚱之类的,只要能满足自己的私欲,其他的一切都是浮云。
占领长安不久,赫连勃勃就在灞上建立高台,正式登皇帝宝座,改天王为皇帝,改年号为昌武。
皇帝是汉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天王则是其他民族领袖的称号,自西晋以来,各民族前后建立的政权多达十余个,但很少有正式称皇帝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前秦政权,苻坚一辈子也只是称天王。
天王和皇帝虽然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效应略有不同,因为皇帝这个传统称号,毕竟听起来更像正统一点。北魏称皇帝,说明其统治四海的雄心,胡夏此时称皇帝,当然也可以理解为赫连勃勃想要一统天下,只不过从其之后的作为来看,他改称皇帝的用意仅仅是因为内心的虚荣作祟罢了,并没有更高级更长远的规划和考量。
凡事皆有因果,刘裕的凶暴是因为从基层士兵一步步培养出来的,不狠就不能取胜,更不能压住全场,后来形成了惯性,身居高位仍不改凶暴的手段,而赫连勃勃的脾气秉性,不止凶暴,更加狡诈残忍,当然也是有一定背景的。
当年铁弗匈奴被北魏屠灭一空,赫连勃勃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人接连倒在血泊之中,自己也险些被杀,后来开始了亡命天涯的旅程。这种童年阴影在其人生中产生的负面影响绝对不容忽视,正是这种经历让他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怀疑,变得极端自私自利。
环境对人的影响当然十分关键了,古人早就有“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论断,任何人性格的养CD离不开环境的熏染。
但是——好像任何事都怕有个但是——环境的影响终究只是外在的,本心才是关键,执意跳出围墙,谁都阻止不了,如果决定自甘堕落,神仙都帮不上忙。
还是那个老话题,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客观来讲是万恶的,主观来讲,人心是可以分辨并加以选择的,即任何人都能从内心深处选择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环境的负面效应确实不容忽视,但真正决定一个人的选择,到底只是内心而已。
做出邪恶的选择也并不可怕,只要周围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加以遏制和扭转,善意总能缓缓而来。
单纯依靠引导是不济事的,这也是为什么教育行业兴盛了那么多年,罪恶仍然不能有效制止,因为教育永远都不能让恶人向善,只是让善人更坚定自己的选择而已。
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入木三分、针砭时弊、无视尊卑的法律。
不必说整个中国历史,单说五胡十六国时期,法律就形同虚设,道德也几近沦丧,因此才有那么多胡作非为的歹人出没。
称帝之后的赫连勃勃,第一件事就是驱逐东晋在关中的残余势力,彻底坐实关中一霸的地位。
东晋并州督导官毛德祖,正据守蒲阪,遭夏军一番围殴,果断不能继续支撑,率全军向彭城撤退。
毛德祖是刘裕安插在关中的最后一枚棋,如今也败逃了,赫连勃勃大喜过望,开始更加狂躁任性地肆意妄为。
听说汉人王朝都喜欢起用隐士,赫连勃勃感觉非常有趣,也派人在国内四处搜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