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谢安当政(1 / 2)
王猛之死,成为前秦由盛转衰的分水岭,王猛对前秦的意义甚至比苻坚想象的还要深远,不出几年,效应便将突显。
对某人或是某物的过分依赖,最后只有一个可能,一旦人物不在,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恐怖的。
前秦到底只是一个新兴的国度,虽然在王猛的治理下,一片升平,但许多根源性的问题并未彻底清除,尤其疆域太大,管理上面临很大难题,不同种族不同势力互相杂糅,想要完全融合,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如果王猛能多有十年八年的时间进一步地整改,统治基础当能稳固起来,可惜就在新旧交替的紧要关头,王猛溘然长逝,徒留苻坚在原地凌乱。
与前秦想极力挽留丞相不同,东晋的情况是恨不得当政的权臣赶紧死掉,因为谢安与王猛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王猛是名符其实的政治家,而谢安充其量只能称为政客,王猛的早逝对前秦伤害很大,谢安的长寿则让东晋饱受煎熬。
374年正月27日,徐兖二州督导官刁彝逝世,朝廷改任立法院总立法长王坦之为徐兖青三州军区司令长官、兼徐兖二州督导官,仍镇守广陵,然后由谢安兼任立法院总立法长之职。
但谢安显然并不胜任这种职务,酷爱音乐的他,遇到家族中血缘稍微疏远一点的亲属办丧事时,他都照常演奏,丝毫不顾礼法。
人学好很困难,学坏往往就是一念之间,总立法长都这么肆无忌惮了,士大夫阶层纷纷效仿,高级知识分子、在职官员和退职仕绅顿时打成一片,极尽伤风败俗之能事。
王坦之对此深感忧虑,劝谢安:“礼教是天下的宝物,应该为天下人珍惜。”
谢安一笑置之,仍然我行我素,美其名为不拘小节、潇洒飘逸,实则就是自我放纵、自甘堕落,遗憾的是,竟在朝野上下形成潮流。
从此王谢二人矛盾更深,王坦之虽也有缺点,但终究心怀天下,注定不会与谢安这种斯文败类、官场流氓走到一起,即便曾经抱团取暖,终难免一拍两散。
可惜谢安毕竟关系显赫,王坦之于是处处受制,最后积郁成疾,于次年5月2日撒手人寰,临死前写信给桓冲,希望他能监督谢安,维护大局。
桓冲对于王谢二人的决裂看在眼里,实在不想与谢安纠缠,准备把京畿卫戍总司令让给他,自己请求外调,离他远远的。
情操是高尚的,也值得赞扬,但桓家人都认为这是个错误的决定,郗超也竭力劝阻,若是把国家大事全交给谢安,简直就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可是桓冲心意已定,终于上疏请求外调。
375年5月10日,朝廷下诏任命桓冲为徐豫兖青扬五州军区司令长官、兼徐州督导官,镇守京口,由谢安兼任京畿卫戍总司令,并加授高级咨询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