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西晋覆灭(2 / 2)
挣扎了半个多月之后,司马邺终于不堪忍受,哭着跟麹允说:“今天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了,外面又没有援军,只有含垢忍辱,出去投降,才能使城中百姓有一线生机。”
麹允一时不知如何回话,但眼前的形势似乎也只有投降这一条路,不然只能跟着宫城陪葬,可是任谁也不想白白送命。
高级咨询官宗敞负责起出城送降书的任务,正要出城的时候却被索綝拦住,原来索綝另有打算。
很快,刘曜看到了城中的使者,使者首先自报家门,竟是索綝的儿子。索綝让自己的儿子替代了宗敞,并不是有什么拯救长安的奇策,真正的目的却是想跟刘曜讲条件,他通过儿子向刘曜转达:“现在城中的存粮仍可支持一年,并不是那么容易攻克,但如果能封索綝为万户郡公,并授予宰相级待遇,我们愿意主动献出城池。”
刘曜在战场压力下很少笑出来,但听完索綝儿子的话,却是真的大笑起来,下令砍下他的头颅,并带了封信送回城中,信里说:“堂堂帝王之师,应完全依照大义行事。我率军作战十余年,从来不用阴谋诡计,一定要等对方战斗力完全丧失,然后才夺取。现在索綝竟说出这种话,简直令人作呕。我已将来使斩首,如果你们仍有充足的粮食军队,那就只管守城,如果粮食军队都已枯竭,奉劝你们早一天觉悟。”
索綝的小算盘终于曝光于世,司马邺却已无心追究他的过失,而是重新派出宗敞前往进献降书,他自己则于第二天,也即本年11月11日,乘坐山羊拉的小车由东门出城,光着膀子咬着璧玉,身后还有人抬着棺材,正式向刘曜投降。
这一仪式是亡国之君的标配,无论当年蜀国的刘禅还是吴国的孙皓,都是如此,如今轮到了司马家的头上。
司马炎于265年12月17日建立的晋王朝,到316年11月11日这天,在名义上正式败给了刘渊建立的匈奴政权。说是名义上,因为南方的琅邪王司马睿仍然存在,而且他不久之后就被属下的官员拥立为帝,所以晋王朝实际上在南方重新焕发生机,相当于进入了另一个阶段,而为了对这两个阶段进行区分,现在结束的称为西晋,南方继续存留的则为东晋。
西晋王朝立国51年,共经历了4任皇帝,即武帝司马炎、惠帝司马衷、怀帝司马炽和愍帝司马邺。
立国之初,司马炎怀着满腔热情治理国家,也曾取得了许多不错的成绩,至少有一点,那就是统一了全国,结束了天下分裂的局面,然而他的成就也仅限于此,之后就开始各种荒淫无道,为八王之乱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皇位传到二任帝司马衷,这是个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所谓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他虽无智无才无德,但竟在位17年之久,再强盛的国家也经不起这么长时间的糟蹋,何况本身国家就千疮百孔。终于大祸发生,八王之乱以及后来的五胡乱华,都是在这段时期爆发的。
怀帝司马炽和愍帝司马邺都不是以法定第一继承人的身份接掌国家大权,遗憾的是他们并不是因为才华横溢或是众望所归才荣登大宝,而是皇帝的儿子都被害死了,不得不请兄弟侄子接掌大权。他们还有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无力扭转国家衰落的颓势,只能在哀怨叹惜中一步步走向毁灭。
说到底,曹魏流传下来的不良风气是晋王朝亡国的根本原因,正是这一无形的力量把有形的国家推向覆灭的深渊。
三国的战乱使得举国上下的百姓都追求及时享乐,因为不知道哪天大难临头,就不明不白的死掉了,时人美其名为潇洒飘逸,实则是把人内心最深处的肮脏因子全都勾了出来,大家互相攀比看谁更无耻下流。当这种风气席卷全国,造成的后果显而易见。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不知进取,但那无关大局,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力量毕竟是弱小的。
司马睿的东晋政权,其实与北方并没有质的改变,大家仍旧崇尚清谈而对务实精神嗤之以鼻,掌管国家大权的那些人仍旧是亲戚连着亲戚,相好挨着相好,都是富几代或是官几代,从不知体恤百姓生活。
强盛的国家各有各的精彩,但凋敝的国家都是一样的悲哀。
(本章完)
↑返回顶部↑